
网媒记者参观渭源红色纪念馆
中国甘肃网9月18日讯 (本网记者 王若瑜 刘培文 文图) 18日上午,为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来自中国日报网、长城网、西部网等网络媒体的记者们来到定西渭源,参观渭源红色纪念馆。
.
红色纪念馆内的收藏品
这是一个特殊的纪念馆,纪念馆在渭源县档案局内,由四个仓库组成。每个仓库里都整齐摆放着收藏者花费几十年从全国各地收集的藏品。一号馆里是各个时期的陶罐,放在土黄的地毯上。据了解,这些陶罐里年龄最大的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二号和三号馆则摆满了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画像以及徽章。四号纪念馆里有一张巨大的雕花木床,还有很多旧书。二号馆内众多的老一辈领导人塑像,以及挂在墙上数不清的纪念章,不由得令人感叹。

渭源民营企业家张鹏举——这个特殊纪念馆的发起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对毛泽东充满敬仰之情的张鹏举开始收藏各种纪念章,塑像,画作。从此以后,张鹏举爱上了收藏,他的爱好从收藏纪念章扩大到收藏文物,旧书等。多年的坚持,让他有了两万多件藏品。
在介绍中,张鹏举着重介绍了一副高2.7米,宽2米的毛泽东画像。他说,这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前后跑了八趟,同原藏主成了朋友,才买到的画像。在张鹏举的藏品里,还有清代以前的医书,古人用的各式各样的铜锁,酒杯。

张鹏举在接受中国甘肃网记者采访时说,收藏虽然是个人的爱好,但在收藏红色革命纪念物的时候,他被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领导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不懈努力的精神也激励张鹏举建设红色纪念馆。在纪念馆的管理上,张鹏举也反复表达了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有了长征精神,我们的企业也就有了凝聚力和动力,这是钱不能取代的。”

红色纪念馆内的收藏品
近几年,随着藏品种类和数目的增多,张鹏举对文化有了自己的想法。谈到未来的发展,张鹏举说:“未来想建一个渭源文化苑,把传统文化发扬的更好。”在张鹏举看来,现在的农村人缺乏知识,加上传统文化的流失,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父辈踏实肯干的精神,所以发展比较缓慢,只有让百姓有文化,精准扶贫才能更到位。
中国日报网的马驰在参观完纪念馆以后说:“一个人能做这么大的事情,感觉这是很有毅力的一件事情,很让人钦佩。”对这些藏品,他也有自己的担忧,马驰说,这里的收藏条件不好,藏品没有好好保管,希望以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收藏

网媒记者参观红色纪念馆内的收藏品

“活力新区”摄影大赛入选作品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深圳中小学生迎来新学年 增加公办学位32600个
宁夏首条高铁9月2日正式开始铺轨
郎朗钢琴广场建成 揭幕仪式上压轴演出
《战狼2》逼近50亿 吴京:成绩归零 学习不被资本绑架
你都不知道的微信
刷爆朋友圈的聚会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梁言顺:提高政治站位 不断把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开学第一天:新起点 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