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陇东明珠”焕发异彩

2016-09-13 09:25:0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记者 先朝阳 陇东报记者 焦敏龙

  近日,记者从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了解到,北石窟寺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意味着北石窟寺的文化艺术将得到更多人的瞩目,也将进一步推动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

  以北石窟寺为中心的蒲河、茹河交汇的三角区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今年以来,庆阳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文化旅游的发展机遇,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和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开展基础工作、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安全防范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打造全域化精品景区。

  立足优势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距离西峰城区25公里、坐落在蒲河与茹河交汇处的北石窟寺,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石窟内现存数量可观、保存完好的北魏至宋代石雕佛像。这一区域历史遗存丰富,佛教艺术灿烂,是秦汉以来丝绸之路在陇东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庆阳历史文化积淀颇为深厚的地方,堪称丝路古道上的一颗“陇东明珠”。

  近年来,庆阳市明确提出把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建设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以此补齐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短板”。自2015年4月开始,总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涉及镇原县太平镇、上肖乡和西峰区董志镇部分区域的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正式开工。按照规划,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将是一处集旅游文化展示、生态窑院休闲、庆阳“乡愁”印象、生态庭院度假、北石窟驿站体验、“上善若水”体验、欢乐农场参与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

  目前,项目已完成旅游文化浮雕墙、文化苑广场绿化、六顺亭、护坡、丝路风情园一号挡土墙砌筑、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促进全域协调发展

  据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正科介绍,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文物保护研究能力不足,北石窟寺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水平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还有差距。敦煌研究院接管北石窟寺后,将在石窟研究、壁画保护、土遗址保护、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游客承载量研究、景区建设开放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015年5月,庆阳市通过了《庆阳市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确定镇原县依托北石窟寺旅游资源优势,以丝路驿站为引领,充分利用丝路古道遗存、彭阳古城遗址、自然山水生态景观等优势资源,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与当地文化品牌有机整合,形成以北石窟寺为中心,以茹河、蒲河为两轴,辐射带动彭阳驿站、石道坡古城、小河湾等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项目实施以来,各级相关单位紧盯招商引资,破解旅游扶贫资金瓶颈,已招商项目21个,通过精准对接,招商引资,已成功引入黑龙江大庆市绮美经贸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建设北石窟驿站和“上善若水”体验两个运营板块;引入省煤田地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亿元,整体开发镇原县“三池”景区。目前,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已专项列支5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扶持资金融资贴息,有效整合项目资金1.1亿元,集中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均衡发展奏响富民和谐曲

  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的小河湾地处董志塬塬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景。2015年以来,小河湾引起了旅游爱好者的关注。今年74岁的村民段学勤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的道路硬化了,环境更加优美了,我接待过的游客已经有好几百人了。”

  在统筹考虑旅游区周边群众就业创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与景区建设的基础上,镇原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北石窟寺周边太平镇柳咀村蒲河、茹河沿线的土地整理、道路硬化、电力通信和绿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中盛孵化基地1处,休闲垂钓鱼塘8座,完成山体绿化造林5000亩、河堤护岸工程1070米和1800立方米景区水源工程。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积极促进旅游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均衡发展。

  同时,镇原县以北石窟景区环线开发建设为支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城乡交通、农村精神面貌、就业机遇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据悉,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片区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形成景区与农村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