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求婚丧嫁娶情感表达多元化
8月26日,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兰州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分析,条例侧重主城、庆典禁,非主城区、春节期间适当满足市民需求。烟花禁与放兰州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经历过犹豫徘徊的博弈,主要因素就是中国人烟花情节和大气环境污染的矛盾取舍。
烟花是大中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哲学范畴的乡情,是熟人社会宣告、招呼的重要载体,书写了静与动的辩证法,平衡和映射了个人情感和民族精神,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情感通过锣鼓、鞭炮、唢呐宣泄表达出来。在改革开放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习俗难免有了被再次审视的机会,在一些国际舞台上,烟花正成为增添氛围的重要介质,这是我们的自豪。但由于燃放对环境的污染,怎样让烟花伴随着人类走的更远,就成为当代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社会责任、情感表达适宜性的共同命题,本次条例的实践意义也在于此。
暴利、暴力式喜庆方式的确是陋习,理当改、转、禁。近些年,烟花受经济利益绑架,背离了本源。生产者一味追求利润,以不做不死的节奏,开发出大型化、高空化、多连发产品,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缘木求鱼,正是这些目光短浅的生产者断送了鞭炮的生存发展之路;烟花在开业、开盘、奠基、店庆中,委屈的充当着广告工具。有的土豪企业罔顾民生,对环境进行着噪音和大气双重污染,高音喇叭功力十足,烟炮一放二十来分钟。震响一条街、染黑半个天,这种挤占公共资源的不良行为,普通百姓只能嗤之以鼻。
堵与疏相结合,杜绝大型烟花和大型鞭炮。围绕中国文化、中国习俗和地方特色文化,综合考虑、积极探索。形成由政府主导的产供销一条龙。政府直接从厂家定制一百响一包的小鞭炮,只在地面燃放的小烟花;销售商从政府取得销售资质,由街道、社区监督执行,限量供应给本辖区居民;各区、街道制作有本辖区特色文化的对联、红包袋、福字、红灯笼等赠送给不购买鞭炮的居民。
促进婚丧嫁娶、庆典仪式多元化表达方式。由民政登记机构,为新人下达婚庆告知书,并赠送婚庆气球、丝带、彩旗等;各个有眼光的企业和商家应该研究替代品,予以一揽子配置。为新人准备香槟、气球、彩旗、丝带、筒花;为庆典准备对联、红毯、花篮、民族音乐。庆典的核心是弘扬品牌,回馈社会和员工,拿出些实实在在的物质和优惠,而不是搞噱头,硝烟散去切莫适得其反。烟花燃放的禁与限,牵扯面广、群众认识参差不齐,考验执法耐心和燃放后勤保障。在于条例的广泛宣传,按照智慧城市网格化基础,做好基层执法力量配备,对于影响恶劣的,坚决予以曝光,并严格执法。
本周话题:主城区婚丧嫁娶禁燃烟花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下周话题:雁滩整治,你怎么看?投稿邮箱:lzrbp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