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动态 正文
投稿

卜宪群: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

2016-09-07 10:1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其次,史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做到真懂、真信。总书记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当前,史学研究中碎片化倾向依然普遍,从具体问题出发多,理论关照少;就事论事多,探讨规律少;标签、淡化、边缘甚至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仍然存在,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严谨求实、冷静钻研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掌握真谛,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发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价值。

  再次,史学工作者必须解决好史学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总书记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一条最基本原理。只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才真正关注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为人民大众服务。坚持唯物史观与坚持为人民研究历史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研究历史的价值观。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体系

  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深挖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体系也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总书记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体系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要融通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方面的资源,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会贯通,使之成为推进史学创新的“有益滋养”,要立足中国历史实际,推出“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其次,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史学研究应当秉承创新精神,在唯物史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中揭示规律,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规律理论,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提供新思想新理念。

  再次,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总书记讲话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史学领域来说,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彻底改变马克思主义史学在部分领域边缘化、失声、失语的状况;二是加快完善历史学学科体系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学科体系。三是要注重巩固发展已有的史学优势学科。四是要重视保护具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使史学学科体系健全扎实、优势突出。在注重文化传承、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史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应用性特点。

  史学研究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杜绝仍然存在的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逃避现实、闭门造车等不良学风。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祖国、为人民做学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