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正文
投稿

高清电视进村 广电宽带入户 “广电网络扶贫”为平凉市农村群众插上“信息翅膀”

2016-08-15 16:36:23 来源: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高清电视进村 广电宽带入户 “广电网络扶贫”为我市农村群众插上“信息翅膀”

  中国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 (记者 刘英娜) 打开电视,按几下遥控板,通过广电网络的家庭智能网关,将测量的血压等数据传输到广电网络健康云平台个人健康数据库,医生就可以远程评估您近期的健康状况。这么新鲜的体验,静宁县古城镇田岔村的村民已经享受到了。随着广电网络“宽带乡村”建设这一扶贫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服务走进了农村群众的生活。

  在“智慧乡村美丽家园信息服务中心田岔村分平台”数据中心,记者看到,通过“村村看”平安视频,分布在田岔村各处的监控设备传回的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打开“村村用”信息云台,就可随时掌握天气、交通、农业信息、旅游等资讯,也可体验在线购物、订票,远程教育与医疗服务;而“村村通”数据光网,则能让当地群众观看到184套高清电视节目,用上通畅快速的宽带网络。

  同在古城镇的老庄村村民柳常绿认为,自从装上高清互动电视,用上广电宽带,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电视和手机上了解新闻、资讯很方便,与在外上学的儿子、女儿微信聊天、视频通话,比打电话还省钱。”

  静宁县是省广电网络公司确定的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建设县。从2015年开始,结合精准扶贫及“宽带乡村”项目建设,通过整合省、市双联单位资源为联系村和帮扶点群众购买广电网络产品的方式,由省广电网络公司投资71万元,在古城镇岳咀、田岔、连湾、老庄4个村试点开展了“智慧乡村美丽家园”项目,目前已开通高清互动、数据宽带等业务。据介绍,到今年底,涉及全县24个乡镇333个行政村的乡村网络覆盖任务将全面完成。

  而在华亭县,则按照“企业投资、政府购买、规模推广、群众受益”的原则,投资1.42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实施“广电扶贫平安乡村”建设工程。县财政连续五年出资为每户农村群众补贴200元,广电网络公司免除200元,普通农户只需花98元就能收看到186套数字电视节目,全县22个重点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户和各乡镇区域内的“五保户”则可完全免费收看电视。到2017年,建成覆盖全县11个乡镇2.8万户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设置824个监控点,实现全县有线数字电视、广电宽带和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群众以最低的价格享受到最高品质的服务。

  “各县区根据实际,推出适宜的合作模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是为了把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带给农户,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的这一信息化惠民政策。”市广电网络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薛继雄介绍。从2014年开始,我市广电网络“宽带乡村”项目全面铺开,建起了一张连接并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的广电网络和通达城市乡村农户的广电信息网络。2015年实施的县乡通工程,已完成光缆建设994公里,覆盖乡镇84个。2016年,将投资2亿元,实施通达6县1区634个行政村的乡村通工程,惠及16万多农村用户。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到2018年,全市广电网络将实现农村全覆盖。

  “广电网络扶贫”为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农村道路、住房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以种植养殖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则相对匮乏。“现在建起的五级干线网,就相当于修通了一条信息高速通道,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依托这个通道和平台,可以承载和支撑很多服务。”薛继雄说,这就好比戏台搭好了,群众需要什么,就“唱”什么,农技指导、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海量信息,将迅速、全面、大量地传递到偏远农村,纵深推进智力扶贫、文化扶贫、信息扶贫。

  短评

  职能一发挥扶贫有作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省、市广电网络公司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以实施“宽带乡村”建设项目为抓手,推进高清电视、广电宽带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文化、信息扶贫,为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和信息大餐,为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书写了新的一页。

  扶贫先扶智,信息通富路。通过这几年的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全市以农村住房、道路、电力、用水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种植养殖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省、市广电网络公司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的做法值得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还是那句话:职能一发挥,扶贫有作为。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平凉日报 责任编辑:冯光珊(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