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红色印记 正文
投稿

青山绿水间的红色福地——太阳寺

2016-08-04 09:00: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青山绿水间的红色福地——太阳寺

  太阳寺兵变军队改编简介

  两当兵变部队驻地旧址

  太阳寺在两当最北边的太阳乡,离两当县城约十八公里,举目四望,满眼翠绿,“红军街”整齐宽阔,古香古色。村口古老的槐树,虬枝纵横,饱经沧桑,它也曾见证过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足迹:1932年4月2日,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警三旅二团一营在习仲勋、刘林圃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有名的“两当兵变”,4月3日,起义部队到达太阳寺,在这颗古槐树下修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宣告陇南第一支红军队伍的诞生。此外,在1935年8月3日,徐海东、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攻下两当县城后,于8月4日经过太阳寺北进天水……

  往事

  如今,人们将这棵大槐树亲切地称作“红军槐”,路边的红旗迎风招展,与红军街两旁仿古房屋相衬,仿佛穿越了时空,重新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走在雨后的街道,空气无比清新,透过敞开的院门,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生活平静,偶尔有老人漫步走出来,气定神闲、从容安详。

  当年红二十五军离开两当后,家住太阳寺前川东沟口的农民周泰仁在砍柴途中,遇见一位掉队的红军伤员,趁着四下无人,急忙扶着他走进隐蔽的树林中掩藏起来,还给他喂水喂饭。天黑之后,又将他偷偷带回了自己家中的地窖里。妻子听说以后,急忙跑去看望,发现伤员全身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她四处找来当地有名的乌龙爪、蛇泡叶等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为伤员治病疗伤。因为周泰仁夫妇的精心照顾,伤员的身体很快恢复,几天后的半夜时分,这位红军战士背着周泰仁夫妇做好的干粮和几块银元上路了,消失在东沟口的丛林中,去寻找自己的队伍。帮助红军,是因为周泰仁夫妇知道“红军是好人”!红二十五军在太阳寺休整期间,正值水稻成熟时节,金灿灿的稻田撒满河谷,军长徐海东见状翻身下马,和战士一起动手帮助农民收割稻谷,同时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革命道理,进步思想在太阳河畔广泛传播。

  一年后,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第六军离开两当县城的几天后,4名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匆匆来到了太阳寺,其中有一名女红军。太阳寺联保主任魏顺玉得知后,立刻召集几个乡丁一路跟踪,在任湾村的核桃湾,将3名男红军残忍杀害。魏顺玉还企图霸占这名女红军,她誓死不从,无奈之下魏把她送交太阳乡公所关押,后交给在太阳寺街道开车马店的老板王永昌临时看管。王永昌的母亲王氏本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见女红军伤势严重,全身上下都被烙铁烫得不成人样,很是心疼。深夜,王氏把女红军偷偷地藏在了自家的二层板楼房的篅(chuán)里,放出消息说逃跑了,骗过了乡公所和魏顺玉。女红军在王家楼上藏了十几天,伤势痊愈之后的一天夜里,王氏把她偷偷地送出了太阳寺。

  新颜

  两当兵变遗址、兵变纪念馆、杨店古镇、太阳寺等红色元素,如今让两当备受瞩目,红色旅游也成为两当县新的发展项目。此外,两当还有不少其他观光胜地,相传的张果老修行地登真洞及琵琶秋水、天门锁云、乳洞飞雨、故道松涛、镜峰捧日、香泉映月等八大景观闻名遐迩,景色瑰丽诱人,游客流连忘返。大诗人杜甫、陆游等均游经此地,并留下了千古绝唱。这里植被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放眼望去,满目郁郁葱葱,到处绿意盎然,“红色两当绿色家园”的标语十分醒目。

  正因为旅游业的需要,公路建设也日益完善了起来,这座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城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两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海军说,红军经过两当,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正是因为这些遗产,让两当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并壮大。两当是个小县城,以前几乎没有列车经停,而现在,多趟快车都在两当停靠,这让两当的旅游业也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给整个两当带来了客源,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活力。

  站在两当兵变浮雕前,感受红色精神与革命意志在这一尊尊雕像之间无声流转,那刚正挺拔的身姿,那眼角眉梢的笃定,带领着我们穿越了久远的历史长河,定格在了昔日永恒的时光。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一段段革命故事,已经载入史册,如同星空一样永恒。

  (感谢两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海军、报道组组长马晶、杨店村村民梁新民提供资料)记者 蔡宁祯 田小东 见习记者 张蓉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若瑜(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