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让敦煌医学古为今用

2016-08-02 09:24: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_专题

  敦煌经卷记载张仲景《五脏论》卷首部分。(本栏图片由甘肃中医药大学提供)

  记者 李欣瑶

  在法国现藏的敦煌经卷中,有一个关于“紫苏煎”医方的记载:

  “紫苏煎。治肺病上气咳嗽,或吐脓血方。紫苏一升、酒研取汁,款冬花、桑根白皮、桔梗各三分……”

  这是一个治疗肺病咳嗽的古老医方,医方中不仅介绍了药物组成,还记载了药物的熬制和服用方法等。

  如今,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临床门诊中,敦煌医学研究专家李应存常常会为患者开出名为“敦煌紫苏煎”的处方,这个处方的基础就是来源于敦煌经卷中记载的“紫苏煎”,他通过用紫苏煎与不同药物的搭配,起到治疗咳嗽等疾病的作用,该处方现已有300多例完整的病例。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敦煌经卷中的医学记载研究,把敦煌医学应用于临床,是这所大学进行了30余年的一项研究,也是这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寻找古老的敦煌医学

  在现存的敦煌经卷中,有大量医学相关的记载,其中不仅详细记录了《五脏论》《新修本草》《玄感脉经》等中医学经典著作,还记录了包括医学理论、诊断学、本草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让敦煌学研究延伸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支——敦煌医学。

  敦煌医学是关于整理研究敦煌经卷、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敦煌文物中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国内外关于敦煌医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而在我省,系统的敦煌医学研究始于1983年。当时,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甘肃中医学院开始了敦煌医学方面的研究探索。

  1983年,由学校赵健雄、王道坤、徐鸿达、张士卿等教师申报的“敦煌医学研究”课题在当时的国家卫生部正式立项。正是出于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对敦煌的“地缘”情结,让这所新成立不久大学的研究人员把开展敦煌医学研究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最初敦煌医学研究始于文献,学院的研究人员从收集敦煌经卷资料、缩微胶卷开始,寻找与医学相关的敦煌经卷。

  据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应存介绍,在敦煌经卷中,记载有医学相关内容的有130多个卷号,这其中有些内容还算完整,有些残缺不全,甚至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就是这样,研究人员对仅有只字片语的残片也不放过,逐字进行整理,试图解读出更多的医学内容。

  开展文献研究,枯燥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医学知识和文献学常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整理、释义,并与其他医学古籍进行比较研究。

  在长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敦煌经卷的医学内容不仅丰富了隋唐前后时期医学文献的内容,也为一些传世医书校勘和复原提供了依据。

  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成果结集成册。1988年,由赵健雄主编的《敦煌医粹》一书出版,这是我省关于敦煌医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实用敦煌医学》《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等一系列研究专著相继出版,甘肃中医药大学在敦煌医学研究中的成果丰富起来,也在国内外研究界得到了更多认可。

  2008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原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成立,敦煌医学研究也成为了这所大学的一项研究特色和办学特色。

  1240余首医方面世

  在敦煌医学的文献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医方,这些医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诊疗等多个方面,开展医方的整理也成了该校敦煌医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敦煌经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凡服药不言先食后食者,皆在食前……凡药用半夏,皆汤洗十余遍……凡麻黄中去节,先煮沸,去上沫,乃同余物。”

  在这一段文字中,记录了古人服药、煎药的方法,可以说是古人的用药指南。这其中的内容,有些在现代的中医临床中依然在用。

  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验进行印证,这也成为了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敦煌医学研究的一大优势。

  在敦煌经卷中,记载有“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此方由干地黄、麦冬、人参、茯苓、茯神、五味子等多味药材组成,有益气养阴、补心安神的作用。

  李应存对这个医方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他认为这个医方组方严谨,条理分明,应该是出于深谙医理的高僧之手。医方中的各味药材合用,起到了益气养阴、补心安神、开窍涤痰、润肺止咳的效果。

  研究人员整理出了像“疗风虚瘦弱方”“紫苏煎”“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这样的医方共1240余首,这些医方有些保存完整,有些由于残缺只留下了部分,但研究人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于学校从事敦煌医学研究的人员大多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思考能不能让这些古老的医方重新应用于临床。

  古方今用惠患者

  古方今用,最重要的是先对医方的成分进行判断,再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适当的增减,才能应用于患者。

  王道坤根据敦煌经卷中的医方,经过文献、临床、实验研究,成功研制出了“萎胃灵”系列纯中药制剂,并大量应用于临床。

  李应存在对“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反复研究之后,将该方的药物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增减,形成了现在应用于临床的“神妙补心丸方”。这个药方与古方的主要功能一样,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为主的失眠,临床应用后患者反馈良好。

  同样运用于临床的还有“敦煌大泻肝汤”“敦煌大补肾汤”等,这些古老的药方在研究人员的反复研究实验下,走进了今天的临床应用。据统计,该校的研究人员目前已将100余首敦煌经卷中的医方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让古老的敦煌医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年,我省与教育部共同建立的“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该校成立,这也让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敦煌医学研究迈入了新的阶段。

  这个实验室分为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基地、实验研究基地、临床研究基地三部分,研究人员将利用现代医学设备和技术,提炼敦煌医学中有效的医方,通过实验研发,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和支撑,为新药和院内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保证。

  今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还在附属医院成立了“敦煌医学特色专科”,这也是国内首家敦煌医学特色专科。该科室将利用敦煌医学中的医方等,为患者诊疗血液、脾胃、肝胆、泌尿、呼吸道等多种疾病。

  李应存说,敦煌医学研究下一步将向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借助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积极开发中药院内制剂,开发敦煌医学中与养生、保健相关的内容,让敦煌医学研究更好地得到转化和应用,真正融入临床治疗,服务老百姓的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