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护不力致危害结果监护人要被追究责任
制图/武亚新
中国甘肃网7月26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梁峡林)精神疾病患者造成伤害或被伤害的事例近年层出不穷,为此,省政府向7月25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提请审议《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草案)》,《条例(草案)》提出,因监护不力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对实施暴力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强制治疗。
据介绍,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率为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率为1.347%,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而我省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全省虽有28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但主要集中在兰州、天水两地。全省精神科床位每万人口1.13张,低于国家1.46张的配置标准,精神卫生技术人员也远远低于国家配置标准。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精神障碍也是因病致穷,导致肇事肇祸等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制定一部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非常必要。《条例(草案)》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精神服务内容及范围,细化了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的要求。
没有亲朋监护人的,单位及居委会担任监护人
《条例(草案)》明确,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精神卫生志愿服务,兴建精神卫生公益设施。精神卫生服务内容包括:精神障碍的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慢性精神病障碍患者养护等。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没有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监护人不尽责造成危害结果的要担责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主动督促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到精神卫生医院就诊,接受治疗;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避免其因病伤害或者危害他人安全;发现精神障碍患者有肇事肇祸行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和派出所报告;协助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融入社会;支持和配合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随访。监护人应当担负对居家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职责,不得使其流落社会,造成危害。因监护不力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县级政府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一定时期内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给予监护人监护补助。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强制治疗
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留院观察期间,精神卫生职业医师认为需要治疗的,应当经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书面同意,方可实施治疗。
对不予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或者引发严重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无法及时取得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书面同意的,可以先行抢救治疗。
对有肇事肇祸行为或者危险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公安机关在依法处置的同时,将其送至医院进行诊断,并及时通知家属或监护人。
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需要强制医疗的,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强制医疗。
医生不得为同一患者进行有异议的再次诊断复核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卫生执业医师进行病情评估,认为有接受定期门诊治疗和社区随访必要的,其监护人应当协助其接受定期门诊治疗和社区随访。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住院治疗管理制度,发现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的,应当立即寻找,并通知其家属和监护人;精神障碍患者行踪不明的,应在24小时内报告公安机关。精神障碍患者符合出院条件的,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
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的精神卫生执业医生不得为同一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有异议的再次诊断、复核、会诊及医学鉴定。
各类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干涉机制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涉机制,配备或聘请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鼓励企业扶持社区康复机构,将适合精神障碍患者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给康复机构生产经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后,依法享有入学、应试、就业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应按国家规定,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积极治疗,财政部门应当保障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所需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