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投稿

第十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纪行|叶舒宪:关山冬夏观马(图)

2016-07-25 09:13: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

  作者:叶舒宪

  2016年7月24日星期二,考察团一早7点半从下榻的陇县天逸酒店,赶到陇州宾馆用早餐,因为这里的羊肉泡馍别具特色,远近闻名。餐后驱车到汽车站,送别张天恩、朱鸿、李永平三位“老陕”回西安。剩下的12人继续翻越关山的旅程,着重考察关陇古道必经的关山牧场,当晚赶到甘肃张家川县歇息。如今陕西陇县开发旅游,主打两个地方特色品牌——关山草原和秋菊庄园。前者的文化资源雄厚,源于两千五百年前秦人的牧马草场,后者则以当代电影——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为符号原型。

  今年的2月1日,第九次玉帛之路(关陇道)考察曾经来过关山,那时看到的是极寒天气下冰雪覆盖的银白色关山,与当下满眼苍翠的关山完全像两个世界,反差之强烈,非亲历其境者莫能体会。中午时分抵达关山南麓的驿站,张家川县恭门镇文化站干部王成科等已经在长宁驿等候多时。一块大饼外加两块西瓜作为午餐,随后开始从南面攀登关山主峰老爷岭的徒步行程。

关山主峰老爷岭下的老爷庙

  下午四时,登上老爷庙上方的老爷岭,极目四忘,风光无限。南面群山之后,远远的山脉是秦岭;东面不远处有更高的山峰耸立,是小关山张绵驿的方向。北面望去,光线从阴云中穿过,一片亮色,山后就是张家川县,秦人与西戎展开持久的拉锯战之地,以新出土的马家塬西戎大墓精美金银器而知名当下。西面下方是小小的老爷庙,供奉关老爷作为山神。一排高压线铁架,经过山顶自南向北穿越而过。

关山牧马

  这一天留在脑海的最深印象是关山草原的马匹。不论冬夏,居然一样徜徉在山间草地,其悠闲之状,很难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征战和硝烟。下山时遇到当地牧马人,询问到如今马匹的市场价格,和大个的牛一样,大约万元一匹。养马的用途只在经济收入。遥想两千多年前的关山牧场,马匹一定比现在多得多。

  两个月前,笔者应《人文杂志》之邀,撰写一篇论文《玉、马、佛、丝——丝路中国段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其基本观点是:从历史程序看,“丝路”中国段之所以成为“路”,是先有西玉和田玉东输中原国家的长期需求及实践活动,其运输活动最初的主体是活跃在新疆至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由于运送玉石的需要,拉动西域良马的向东输送,“玉路”同时成为“马路”,玉帛交换和绢马贸易均持续时间长达数千年,并且越走越宽广,奠定西佛东输的“佛路”。这是如今可以辨识到的丝路中国段所发生的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从其上下纵横四千年,东西互动数千公里的现实情况看,世界上能够与之相比道路唯有中亚阿富汗至西亚和地中海的青金石之路。据考证,丝绸对于打开西域与中原国家的交通,并不是决定性的物质,它和布匹一样,是中原国家与西来的物质进行交换的等价物或筹码。

甘谷县博物馆汉代铜“天马”

  自2014年以来我们组织的十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动,踏查西部七省区近百个县市,闯沙漠戈壁,穿越高山大河,总行程两万多公里,为的是摸清由华夏民族特有的玉石崇拜与玉石神话观念所驱动的西玉东输的数千年运动,以及由此持久的物质传播运动所催生的玉石之路,如何造成玉帛交换(华夏民族早在先秦时代就习惯“玉帛”并称,二者经常作为贵重物品交换的标的)、马帛交换(唐宋以下称为“绢马”贸易)的物质交会过程,使得丝路中国段的商品交换现象基本上以西域的玉石和马匹为原动力,以内地产的丝绸为交换筹码,以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为运输中介,持久地展开互动。波及金属、香料、玛瑙、琥珀、玻璃、苜蓿、葡萄等多种西来的物质运动。而产生于南亚的印度佛教则作为后来继起的文化传播对象,沿着玉石之路的原有路径,由非华夏的少数民族(如古代于阗、龟兹等地的居民)及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拓拔氏)所拉动。佛教的信仰因素,给原有的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新神话性想象成分(如三千大千世界,天堂和地狱等),并与本土的玉石信仰和天马(龙马)神话相互融合,沿着玉石东来与丝绸西去之路径,造就出华夏文明有关“西天”与“西游”想象世界。

  如今,特定的神话观念对华夏文明形成的特殊作用问题,已经非常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两天前在天水麦积区文化馆举办的座谈会上,我再次重申中国文明起源的神话观念驱动问题,引起天水师院的苏海洋教授认真的回应。外国人在19世纪命名的“丝路”,如果回归到华夏本土视角去看,原来也是华夏特有的玉石神话观念驱动的结果。换言之,玉路是丝路的前身,离开对玉与帛、马与帛的交换现象的本土理解,丝路的由来问题无法得到阐明。这也就是神话学研究范式从文明起源研究转向丝路起源研究的内在学理逻辑吧。

  有关从西玉东输到西马东输的多米诺效应,最好的参考读物还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大宛列传》。从中可以看到中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将西域良马神话化的生动证据——《天马歌》。要不是西汉统治者全面继承发扬秦人的军马制度,培育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庞大骑兵军团,哪里会有卫青霍去病的西逐匈奴大业?没有全面掌控玉路和马路的河西四郡及玉门关,又何来今日中国的巨大版图?

  下山途中的攀谈得知,我和王成科都属马,他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资深会员。“两匹老马”在关山马场奇妙相遇,借用王兄的吉言来说,真是“三生有幸”。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