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培育扶贫产业造福困难群众
近年来,合水县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按照“塬区苹果化、山区森林化、川区蔬菜化、养畜舍饲化”的总体思路,把农民增收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拓宽了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使他们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农民在产业扶贫中受益,全县实现了人均1亩菜、2亩果、3头(只)畜、4亩林的目标。”合水县扶贫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来支撑。董家寺村是合水县“瓜菜产业十强村”之一。由于水资源丰富、光照充沛、交通便利,通过政府宣传动员、典型引导、扶贫产业资金扶持和科技培训,当地已建起百余座大棚,种植以西甜瓜、辣椒、白黄瓜为主的设施瓜菜。村主任段兴涛告诉记者,在政府、扶贫部门的扶持下,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种子、技术的不断引进,这两年全村大部分群众依靠大棚发了家致了富,一些群众还住进了别墅开上了小车。
“我县蔬菜主要种植在川区(县川、固城川、丑家川),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形成了冬有日光温室,春有早春大棚,夏有地膜覆盖,秋延后露地菜,兼有钢架大棚、塑料小弓棚、露地商品菜的生产模式,总结推广了白黄瓜、甘蓝等蔬菜套种的多种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实现了合理轮作倒茬、一年三熟四季有鲜的目标。”合水县蔬菜办主任梁鹏伟介绍说。目前,三川蔬菜年稳定种植在42000亩左右,建成了2个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呈现出生产规模大、运作模式新、经济效益高、周年生产供应、栽培科学合理五大特点。”
同时,作为全国有名的“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合水县在塬区乡村大力实施优果增效工程,聘请多名国内顶尖果园管理专家教授定期在种植区乡镇举办技术讲座,对果园大力推广“大改形、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千亩标准化苹果示范基地引导果农对果园进行改造。目前,全县果园留存面积已突破20万亩,果农户均苹果收入25000元以上。该县还积极扶持建立了何家畔果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板桥镇果业协会等十多个协会组织,通过“企业+协会+果农”的模式带动果业发展,并注册了“董志塬”牌苹果商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地产苹果没有自主品牌的被动局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产业扶贫项目的带动下,合水县果园面积已增加到28万亩,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到10万亩,设施蔬菜发展到2万亩。另外,在山区乡村,县上以舍饲养殖为重点,共扶持贫困户建牛棚超过2000座,购进良种黄牛2000多头,购进良种羊超过1000只,建青贮池超过3600个,牧草留存面积11万亩。以此带动全县牛、羊、猪饲养总量达55万头(只)。(记者 李兆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