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挂有所得 干有所为 情有所系 ——记兰州市安宁区金融挂职干部刘宝星

2016-07-08 09:33:2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挂有所得干有所为情有所系

  ——记兰州市安宁区金融挂职干部刘宝星

  “天热了,吃上一碗浆水面,就是舒坦,兰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我。”谈起兰州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挂职干部刘宝星总是滔滔不绝。

  2014年8月,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经理刘宝星,从北京飞到大西北,带着领导的重托,组织的希望,挂职兰州市安宁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他挥洒汗水,书写梦想,完成了从金融专家到人民公仆的转变。

  务实进取甘当“实干家”

  亲切的笑容,敏捷的谈吐,显得十分干练和平易近人。这是刘宝星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我是来干事的,不是来镀金的!”这句话是刘宝星干工作的动力。在安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先后分管金融融资、外经贸、外资建设、财政、公共资源交易、国税、地税、仁寿山管委会、高新园区、地震、国企改革、机关事务等方面的工作。

  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望,他深知责任重大。

  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刘宝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深入到分管单位、辖区街道社区和企业,认真调研、倾听意见,熟悉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很快由“空降兵”成为了“本土官”。

  “办公室的灯竟然还亮着!”安宁区政府办干部小赵说,“晚上十点多去单位取落下的手机,结果发现刘区长还在办公室!”后来才知道,刘区长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连单位的安保都知道,那是刘宝星在工作。

  挂职期间,刘宝星把兰州当作第二故乡,生活中,他克服了离家遥远、高原反应、气候干燥等各种实际困难;工作中,他深入调查研究,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个人在金融融资工作方面的特长,积极投身于安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中,有效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分管工作顺利完成,用实际行动让挂职人生绽放精彩。

  创业谋事屡出“金点子”

  “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先进金融理念的传播者和金融工作的践行者。”这是刘宝星对自己的定位。

  在具体工作中,刘宝星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优化安宁的金融环境、破解融资难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区上的同事都称他为“金融专家”。

  安新大医院的建设是全区老百姓关注的大事。在筹建中,刘宝星用自己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出谋划策,采取PPP模式,借力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企业兴才能经济兴,抓经济如同养鸡,要学会借鸡下蛋,借助金融的支持。”刘宝星结合安宁实际,就创新全区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融资总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谋划了适合安宁的投融资工作思路。

  为发挥安宁区城投公司融资作用,刘宝星积极协调,引入全省最大的国企省公航旅公司、央企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以及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与区城投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达3亿元。制定公司集团化转型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区城投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刘宝星刚上任时,“助保贷”在安宁还是一个陌生词汇。通过他的努力,安宁区在全市率先与建设银行开展“助保贷”业务,形成政府、企业、银行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首批提供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撬动银行资金10倍以上,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难题。

  不仅如此,刘宝星还积极推进银政企对接,组织召开首次辖区内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工作推进会,积极规划搭建银政企信息沟通平台。在他的积极协调和参与中,安宁区成立区政府金融办、区担保中心,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与辖区银行合作,积极推动设立城市发展基金,初步规模达30亿元,为安宁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

  不畏困难敢啃“硬骨头”

  “开弓哪有回头箭!”刘宝星暗下决心,知难而进,一定要当好挂职干部。

  前些年,安宁区国企职工群体上访事件频繁,影响恶劣,成为维稳老大难问题。但凡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大多牵扯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复杂的权责关系和利益纠葛。“只有深入调研,才能变陌生为熟悉,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破题展开。”

  为了熟悉安宁国企改制环境,他和企业职工促膝谈心,了解改制国企职工意愿,通过采取按月发放住房补贴的方式对原安宁区化工原料厂21位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对改制不彻底的精达钢铝门窗厂56名职工进行了安置,筹集资金700多万元,对上访达到106次原安宁食品厂96名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事实证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再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在他的辛勤付出后,一件件国企改革遗留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的灿烂笑容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目前,全区最后一家列入改制的国企改制方案已通过批准,改制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在工作中,刘宝星发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他通过深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主动采取依法诉讼等方式,加大资产回收力度,为政府有效保全资产超过1.6亿元。

  采访结束后,正赶上一位国企改革下岗职工来找刘宝星:“离开企业十多年了,刘区长居然为我们要来了企业买断安置资金,我代表全家感谢刘区长。”

  “扎根甘肃、情系陇原”的情结让他早已融入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从外地人到“兰州通”,兰州俨然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当谈到马上就要结束的挂职生活时,刘宝星坦言:“如果挂职能重新再来一遍的话,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记者 杨文豪 通讯员 卫亮 董振刚 晁昊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