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废除“985”不能换汤不换药

2016-06-30 09:35:42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毛建国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对此,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有关“985”“211”“废除”的传闻,来自教育部官网6月23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其中就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隐藏如此之深,还被揪出并且成为热闻,由此可见“985”“211”在民间有多么敏感。

  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美国学者格莱泽抛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打造优秀城市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能够吸引与培养人才的学校”。城市如此,国家亦是。根据教育部的描述,“双一流”的前景十分诱人。在举国高度重视教育的当下,试想有那么一天,我们的高校大步朝世界一流迈进,特别是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成为实至名归而且排名靠前的世界一流名校,这一幕是多么让人神往。

  虽然教育部在回应中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绩,但既然被废除,一定程度上说明“985工程”“211工程”有所不足。这些年来,对于“985工程”“211工程”,一直有人替自己所在的省份,替自己所在的高校打抱不平。其中一个突出的声音是,“985”“211”过于集中于一些省份,而有一些省份只能望而兴叹。

  诚然,“985”“211”的帽子不是随意发放的,当初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形势是在不断发展的,高校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如果没有退出机制,也就容易失去竞争性。比如讲,一些高校当初没有资格进入“985”“211”,但后来发展了,具备了一定资格,这时如果还是排斥在围墙之外,则是一种变相打压;而一些当初可能够格的高校,在后来落后了,这时如果还是霸着椅子不放,则是一种变相保护。这一背景下,竞争从何体现?

  市场需要竞争,高校也需要竞争。只有形成一个良性竞争机制,才会出现百舸争流。过去“985”“211”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竞争,存在“一进定终身”。现在搞“双一流”,不能涛声依旧,重复过去的老路。具体地讲,谁进入谁不进入,必须要有明确和科学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有“退出机制”,进入的高校并非一劳永逸,如果失去了进取之心,就会有摘牌之虞;一时没有进入的高校也不是永远没有机会,只要坚定地往前走,就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欣喜地看到,有教育部官员明确表示,“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从字面理解,所谓“滚动淘汰的机制”,就是退出机制。而且,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

  废除985不能“换汤不换药”。如果只是换一个名字,而其他并不改变,这样的废除并无意义。只有吸取“985工程”“211工程”的经验教训,真正建立退出机制,形成竞争机制,这样的一退一进才有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