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辉煌历程筑梦甘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图志(三)
河西商品粮基地
通渭县义岗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两西”建设开始后,甘肃省首先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建成一批移民基地。2001年,在总结“两西”移民和“四七”扶贫易地开发移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甘肃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干部深入春耕生产现场指导当地村民科学播种。临夏州科协帮扶干部在广河县庄禾集司家坪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联村单位聘请甘肃农业大学教授为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东山村村民讲解葡萄防病技术。
建设中的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扶贫开发养殖区一角。
2014年以来,在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中,永昌县东寨镇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榆中县贡井乡崖头岭村农民种植的甘草喜获丰收
山丹县陈户乡至老军乡通村公路建设现场。
山丹县紧抓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试点县的机遇,围绕农村通村道路建设、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集中攻坚,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先导、项目配套为辅助、部门帮扶为补充、群众自筹为助力的“链条式”扶贫投入机制。
2015年11月11日,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两当县召开。
环县车道乡王西掌村胡麻喜获丰收。2015年,庆阳市立足“真扶贫、扶真贫”,全市1.4万人的扶贫工作队驻扎贫困村,拉开了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大幕。
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村民住房新貌。2015年,临夏州独创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为康乐县农民发展养殖业、育苗产业、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养殖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甘肃扶贫之路
甘肃省的扶贫工作起步早,历时长,任务重,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举全省力量为之,取得了巨大成就。1983年,甘肃定西地区和河西地区被纳入“两西”建设范围,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业建设和区域性扶贫开发工作。甘肃省的扶贫工作开创了全国扶贫开发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行动;第一个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行动;第一个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行动。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特别强调,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的,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布局,甘肃省扶贫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2年2月,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
“1236”扶贫攻坚行动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省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努力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9月17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举全省之力深入实施“1236”行动,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谱写“中国梦”甘肃美好篇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一号工程”的位置,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1+17”精准扶贫方案,探索出一条具有甘肃理念、甘肃模式、甘肃机制、甘肃状态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