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投稿

让“生命之舟”变得更绿更蓝——武威民勤县用改革创新精神防沙治沙侧记(图)

2016-06-17 11:09:4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让“生命之舟”变得更绿更蓝——民勤县用改革创新精神防沙治沙侧记

  隆冬时节,民勤县群众冒着严寒在青土湖沙窝压麦草治理沙害。2009年以来,该县每年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活动。(资料图)图片均为记者 高樯/摄

  隆冬时节,民勤县群众冒着严寒在青土湖沙窝压麦草治理沙害。2009年以来,该县每年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活动。(资料图)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高樯摄

  芦苇、碧波、水鸟……民勤青土湖上湖光山色与大漠风光融为一体的塞上奇观,仿佛使人置身在美丽的江南,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沙漠。

  让人诧异的“见面礼”,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民勤这个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属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是如何实现水上江南梦想的呢?

  一张用改革创新精神实施的“民勤县防沙治沙规划图”揭开了谜底。

  科学谋划布局建设生态屏障

  民勤的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如何突破风沙“围困”绝处逢生,筑起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民勤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放眼长远,用战略思维谋篇布局。

  ——编制长远规划,注重从长远规划着手,结合全县防沙治沙实际,编制全县防沙治沙规划以及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区域治理规划,确保全县防沙治沙工作按规划实施,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明确治理重点,认真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万亩胡杨林等重点项目,加大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力度,实现治沙理念从由近及远的治标措施到由远及近的治本策略的转化。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五禁”决定,突出加强千里沙漠大林带、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青土湖、黄案滩等荒漠湿地保护建设,推动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

  一连串的“组合拳”打退了沙进、水枯、人退的风沙侵袭。不仅使亚洲最大的红崖山沙漠水库再现了昔日的风光,就连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也在2010年秋季重现碧波,连续6年形成水面,目前,水域面积达22.3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上升近1米。

  创新治理模式构筑防护体系

  “走进黄案滩自然恢复区,自流成泉的井水潺潺流淌,植被覆盖度由2008年的28%提高到了70%以上……”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无不叙述着民勤人防沙治沙创新的踪影。

  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是一直纠结在民勤人心头的“结”,为打开这个“结”,民勤人全面启动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红崖山水库区域完成机械围栏、修建巡护道路、营造防护林等工程,加快水库及周边区域湿地恢复进程。

  如果说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是心中的“结”,那么加快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建设更是心中的“埂”,为铲平这道“埂”,民勤人遵循整体规划、先行试点、全面推进的原则,依托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项目,采取“封”“禁”措施,实施围栏、固沙压沙、人工促进修复等工程,恢复区域荒漠植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民勤县林木和林地、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林地质量逐年提升,石羊河流域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00多万亩、压沙造林50多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00多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荒漠化面积从2009年的2254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14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现在的17.7%。

  为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民勤实行“关井压田”与“水价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以水定电、以电控水、水电共管的监管模式,将水资源从高耗低效落后产业向高效低耗优势产业转移。

  加强交流合作实行优势互补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过去由于缺乏现代的先进技术、机械设备,防沙治沙全靠劳力肩挑、手提、背驮,从很远的地方把黏土挑到沙窝前,再用筐子、抬笆一步一挪运到沙窝上堆成土埂压沙,结果是一天下来方格打不了几个,人却累个半死。

  治沙固然需要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但是缺乏科技的支撑只能事倍功半。深有体会的民勤人决心走出“老套路”、开辟“新路子”,采取“内创外引”的办法借力防沙治沙。

  民勤人积极与中科院寒旱所、中国林科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姻”,推动防沙治沙向科学治沙的转变。目前,已先后合作完成民勤连古城雨养白刺沙堆生物生态系统建设技术示范项目、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技术等多项科技项目。

  在技术上重合作,在人才上更重引进,为加强防沙治沙人才队伍建设,民勤还注重本土实用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据统计,民勤先后引进林业专业技术人才14名,培育县级林业技术员117名,每年开展农民林业技术专题培训3000场次。目前,已形成了“县有首席专家、乡有首席农技员、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沙区经济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怎样让老百姓在这沙化的土地里收入不降、实现治沙与养沙的双赢?民勤的父母官下定决心:向沙土要商机、将“沙土”变成“沙金”。

  经过反复论证,一项以“政府引导、公益支持、项目依托、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农民自建”和“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改革举措全面启动。

  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通过承包建园、挂牌建园等形式合作建立林果基地,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目前,已培育各类林业专业经济组织67个,林果面积达到47.12万亩、人均2.01亩。

  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为降低水资源使用压力,坚持从“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上进行破题,建成以日光温室、设施暖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13.33万亩、户均2.36亩。

  大力发展新兴沙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民勤在风沙区域让“旱生植物之王”梭梭与“沙漠人参”肉苁蓉完美“联姻”,实现沙区开发由被动地防沙固沙向主动地治沙用沙转变,由单一的在风沙线上植树造林向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太阳能转化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阳光农业”转变。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甘草、黑果枸杞等沙生药材种植基地。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9元,增长12.5%。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