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投稿

赵建飞:感恩生命(图)

2016-06-16 09:42:5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感恩生命

  作者:赵建飞

  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于甘肃镇原,常作文自乐。赵建飞

  当许多年前,在那个人生中最美好年龄的开始。一个并非普通性的事件无情地降落在了他的头上,不出两年的时间,他全身肌肉大面积严重萎缩变形,本该活泼、体力充盈的他,一夜间就被可恶的病魔全部掠去,掉进了一个既黑暗且无底的阴霾之谷里。他和亲人一时都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的命运和生活顿时也与他人判然有别。一个健康、活蹦乱跳的有梦少年,从此在他的父母、同伴及众人的眼眸里消失了,留给他的仅有一副无力而近乎瘫痪的躯体,抑或更多的苦恼!

  在漫长的苦难与成长中,他不该沉默于漫漫的苦难和寂寞中,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他依然热爱生命,直击病魔,直面现实,沉思生命,自强不息。用锐利的眼睛和敏感的思想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的他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与偶然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抑或深沉地思考。

  我所说的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曾经的不幸导致的残酷现实,任你怎样绝望、悲伤、失落、难过和自卑,抑或怨天尤人,或者怎么痛苦都无济于事,无可改变,事实就是事实。但只要学会乐观、坚强、自信、向上,从容地面对事实,才能真正地抗争命运,超越自我。当然,肉体上的某种东西非我们自身能选择。我所说的只是自我心灵上一种崇高而伟大地解脱。只有心灵上解脱了,心态上改变了,你就会明白: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生命的沉思首先属于我个人的心境。一直以来,我专心致志地思考着生命的难题,观察和反省着人的一些遭遇。一路走来,我渐渐的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你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如果我们把视野稍稍超越出自身的范围,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可对于我的父亲和母亲而言,我自己的不幸在他们那里是加倍的,他们费尽心力的为儿子求医问药,还忍受着痛苦与惊恐,祈求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可他们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没有谁能保证他们的儿子能终于找到。

  双亲每天完全是在这苦难地折磨中度过自己的生活。每每我都会伤心而怨悔地想:“莫非他们来到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吗?”

  由此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的,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这命运的重压。

  其实,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这本就是一个困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了——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那么事情就变得非常明确了,不幸的命运已经为你规定了所要承担的苦命角色,那么你还能有别的什么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或者说,你还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吗?我知道,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苦难!

  一个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要我说还得从“平常心和非平常心”的关系角度上来看。所谓“平常心”的根基是指“把内心的痛苦外化,把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能看清生命自身的残酷与伤痛。而是把生命中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剥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的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关系就到了“非平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就不觉其小了,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了。”

  在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中我都仿若看到了生命的真相。刚来到人世间是个哭着喊着闹着的孩子,一见到这个世界变成了一刻也不想离开的情人。而在时光流逝和偶尔的不幸中,却又变成了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向任劳任怨的老人。在时间长河中的自我就是这样出于稍纵即逝的无常。但是这无常却又仿佛太阳永远地轮回往复,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时,我将热到了自己,也将沉静地走下去,扶着我的手杖。

  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我终于超越了个体生命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的全体融汇之中,这时所体现出的个人对苦难的承受已不再是偏狭的绝望,而是对人类整体存在的担当。是个体生命的延续得到了充分的理由,而这理由是我对残酷和伤痛的忍受都成为一种豁达的境界。因为个人已不仅仅是个人,个人的局限也已不再成为问题,个人的苦难都为全体存在所包容。与此同时,关于怎样活着,怎样达到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涤净。当投入到永无终止的生命之舞中时,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

  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询,也完成着我的寄托,完全投入到那生命本身的舞蹈。而这一点惟独还需要经过真正的苦难才能做到。那样所体验出的一个人心境的痛彻之处以及他对自我评价的真正超越。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