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党史党建
投稿

关怀有“情意” 走访有“滋味”

2016-06-15 08:43:59 来源:求是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充分体现党中央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党中央决定,在“七一”前夕开展一次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活动。为此,中央组织部将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划拨1.73亿元,用于开展这次走访慰问活动。

  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建党95周年之际,各级党组织要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应该说,慰问党员不仅是一项具有标识意义的纪念活动,更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赢得民心力量、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党的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如果开展党员慰问活动效果好,必然能够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也更能充分体现党的宗旨意识。因此,我们开展党员慰问活动,一定要从严从实、做到有情有意,时时处处以主人翁心态,坚决把好质量关。

  慰问对象要精准求实。常言道,底数不清,思路不明。开展党员慰问活动,本身体现了党的优越性,各级组织理应把党的关怀传递到位,因此,慰问活动要避免过度随意,更要杜绝走形变味。首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作好慰问对象的排查摸底。这期间,我们需要主动深入基层,充分调查、了解、核实,而不是关起门来听汇报,填报数据时更不能大概加估计,否则,很难体现组织慰问的真实意图。其次,确定慰问对象要坚持客观公正,不能厚此失彼。对符合条件的党员对象进行慰问,一定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党的深情厚意及时传达到。

  慰问方式要丰富多彩。据了解,很多地方已经制定好党员慰问活动方案,预计在“七一”前夕全面落实到位。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也发现,少数地方在慰问党员时,没有持久深入下去,只管慰问金是否发放到位,对困难党员的内心想法却来不及倾听,这种情况越到基层越明显。究其原因,并非地方组织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说到底,还是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只因换位思考不够、一味急于求成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慰问党员,仅仅依靠发放困难补助当然不够,慰问内容还要尽量丰富,形式还要不断创新。比如,区分不同的慰问对象,可以过好民主生活会、也可以组织参观学习、还可以进行个别走访、更可以提供物资援助,最终目的就是要表达爱心、传递幸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慰问过程要体现温度。有些老党员,身份经历极不平凡,既受过战争之苦,又亲眼见证新中国成立,也曾亲自参与改革开放,因此,他们对共产党、对祖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然而,这部分党员同志年龄普遍偏高,行动多有不便,加之其子女由于工作繁忙,不一定长期陪伴身边,从内心来讲,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哪怕一句短短的问候,他们也会心满意足。从这个意义讲,我们慰问老党员,首先要明白他们最需要什么、正在期盼什么。或许,他们并不缺乏物资供给,少有的只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惊喜与感动,此时,我们就不能机械地送去钱财或物资,而是要用实际行动,真诚地送去心灵的温暖。

  当然,慰问党员也不能“一阵风”式的突击完成,而要精心准备、认真策划、严密组织,确保人员到位、时间到位、落实效果到位。慰问活动结束后,还不能就此了之,而要重视信息反馈,听听民意怎么想、怎么说,以便更好地发扬优点、弥补缺失。所以,真正有情意、有滋味的组织关怀,就是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走访、心与心的交流、关键时刻的帮扶,让慰问对象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毛浴镇人民政府)

文章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