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古精准扶贫让“蘑菇村”走上致富路
中国甘肃网6月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白常德) “村里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还隔三差五请专家来现场指导,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如今,大家是越干越有盼头。”近日,家住红古区大砂村的张惠林看着满大棚长势喜人的蘑菇喜悦地告诉记者。而数年前的大砂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位于永登县和红古区接合部的山村,人均耕地川水地只有0.03亩,坪台地、山旱地加起来不足1.2亩。村里传统产业是少量的粮食种植和家庭自给式养殖,多数村民长期在窑街小煤窑打工。随着小煤窑的关停,村民们守着穷山过穷日子。
这两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小山村中,大砂村通过结合整体搬迁搬进了楼房,但是迁搬进了楼房并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大砂村荒山、荒坡面积大,还有废弃的防空洞。如何让山地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该村所在窑街街道经过邀请专家充分论证,在联扶单位的支持下,以发展产业拓宽致富渠道,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村委会邀请专家对村上的纳龙沟废弃防空洞进行技术改造,试种食用菌成功后,引导群众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业,采取“产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平菇8129”,“小姬菇891”,“鸡腿菇特白36”等食用菌种,争取各级扶贫资金60余万元,采取土地入股、技术入股、人员入股等形式,建成30多亩食用菌基地,月产出鸡腿菇、姬菇、平菇等菌类10余吨,预计年产产量120吨。“现在每斤蘑菇批发价是4元,还供不应求。我们成立建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要把农户纳入进来,由我们提供技术和菌棒,再由我们统一收购销往市场,从而带动全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共同致富。”合作社发起人鲁建国向记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