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兰州新区  >  新区动态
投稿

兰州新区:促进转型升级 实现跨越发展

2016-05-31 15:27:22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

  近年来,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围绕中央对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定位,依托“一带一路”甘肃段“钻石节点”的区位优势,充分贯彻“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生产、生活和生态”新区的要求。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活配套和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不断增强了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出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说明:兰州新区已经落成的保障房小区。(来源:新华社)

  城乡统筹发展保障改善民生

  兰州新区成立之初,54个行政村中有市级贫困村13个,13.49万农村人口中有贫困人口10189户、37274人,贫困面为27.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578元,扶贫面广、任务艰巨。

  自“双联”行动以来,兰州新区通过坚持投资重心向农村倾斜、向社会民生倾斜、向贫困村倾斜,大力实施供水、供电、供暖、通信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农村承载和辐射能力,为农村早日实现小康发展补齐了短板。我们在秦川镇东川村采访时看到,村民住房错落有致、粉刷一新,硬化道路修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门口,路边也安装了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马国强常年外出务工,妻子患有眼疾,家里的房子因为资金有限盖了一半就停了下来,一家人常年借住在亲友家。驻村双联工作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整合了危房改造资金,帮助马国强一家盖起了新房。

  兰州新区在考察了黑龙江、江苏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家展开农民土地入股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的试点。不但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成功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和脱贫问题,还逐渐培育形成了以中川镇赖家坡、陈家井村为辐射的玫瑰文化旅游产业村,以西岔镇陈家井、漫湾村为辐射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村,以秦川镇保家窑、东川村为辐射的肉羊养殖村等一大批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位于西岔镇窝窝井村的龙饮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集生态酿造、饲草料种植加工、规模化养殖、林下经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典型的现代农业合作社。通过有机种植、酿造废料养羊、羊粪施肥的形式,实现了农业的循环生产,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村民赵武锡是村里“因残致贫”的典型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工作,每月能拿到1800元的稳定收入,在家门口就轻松实现了就业脱贫。

  此外,新区还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失地农民、两后生、富余劳动力等“订单式”培训,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不但提升了“低保”标准,还设立了医疗救助基金和临时救助基金,形成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的服务新格局;新区的建设没有忘掉任何一个人,在炮台村建设了高标准的养老院,并配备了平板电视,让孤寡老人住进套房里安享晚年。

  三年来,兰州新区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目标,把“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4万人,贫困面由27.6%下降到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78元增长至9540元,使广大农民在新区的快速发展中真正受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

  兰州新区原党工委副书记郭智强认为,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工程,不仅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成果,而且农村的发展变化反过来也更加有力地助推了新区的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视野的开阔、技能的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为新区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支撑,聚集了人气,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科技部于2014年11月批复兰白试验区建设,同意支持甘肃省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借助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汇聚创新要素,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图片说明:兰州新区的生产基地,一名工人巡查组装完成的电动汽车。(来源:新华社)

  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鸿介绍,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目前已累计引进入孵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115家,入孵企业总注册资金约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68个,设立孵化器创业投资基金1.3亿元。“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计划今年年底引入100家科研项目、100家科技企业、1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赵志鸿说。

  据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睿介绍,“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将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20家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运作;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程,培育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科技金融结合工程,引导百亿银行及社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孵化与产业化,推动“双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运动员姚明、演员陈乔恩、歌手李琦等明星纷纷现身,呼吁大众选择无毒家装材料,从源头上杜绝家装污染的危害,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而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正是兰州新区的明星企业——水性科天集团。

  2014年,科天集团落户兰州新区,投资80亿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314亩的世界上第一个水性科技产业园。据悉,今年园区内的14条水性材料生产线将陆续建成投产,仅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就接近5亿元。科天集团董事长戴家兵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兰州新区,也是因为兰州在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兰州这几年发展很快,对高科技充满了热爱和渴望,他对科天化工公司投资兰州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兰州新区目前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蓝宝石生产加工、水性科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炼化和精细化工等六大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目前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已有正威集团、绿地集团等38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

  一大批工业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但为兰州新区的经济增长打牢了基础,也实现了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表示,围绕中央对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定位,目前所规划的六大产业,都是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业,再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几大产业体系形成后,将与国家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吻合,兰州的整个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就顺利实现。

  文化传承发展聚集创意商机

  兰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黄河上游要冲,是丝绸古道的重镇,也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经济文化的交汇地之一,境内留下了众多古文化遗址及文物。而作为“一带一路”钻石节点的兰州新区,则积极利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特有的人文资源,为一座年轻的新城,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015年10月18日,丝绸之路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在兰州新区开工奠基,该项目主要打造集主题乐园、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于一体的西部首个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据甘肃丝绸之路文商旅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海威介绍,该项目占地4700亩,投资概算100亿,分三期建设完成。项目一期投资约30亿元,主要建设西部恐龙园,涵盖恐龙主题酒店和水上乐园及文化演出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二期投资约30亿元,主要建设大剧院、工业遗存博览园、科技馆、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动漫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三期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度假养生、旅游产地、健康医疗等综合商贸、文化生态产业区项目。

  2015年7月,长城影视化企业集团与兰州市签订协议,共建占地面积6000亩的兰州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在兰州新区打造西部影视城。目前,兰州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已渐具规模,去年底,《大西北剿匪记》《三军大会师》等多部影视作品这里拍摄完成。

  建立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宜业宜游”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玫瑰产业玫瑰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集中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为充分发挥兰州新区玫瑰产业的比较优势,兰州新区每年都会举办玫瑰文化旅游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动新区玫瑰产业发展,推介兰州新区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展示兰州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进一步聚集兰州新区人气,推动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何春晖)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