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曲——甘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意见解读

2016-05-25 09:22:4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我是学习粉 我传正能量

这三年 治国理政新实践

  各族群众在合作市当周草原跳起欢快的锅庄。(资料图)(本版图片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赵梅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的创新之举,更是推动建设和谐繁荣幸福美丽新甘南的必然要求。”5月5日,甘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第十三个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启动。

  对于甘南州来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作用,对于建设和谐、繁荣、幸福、美丽新甘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日前,甘南州下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意见》并明确责任划分,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推动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坚持把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注重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注重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注重推动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完善体制机制和扶持政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州创建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全覆盖”工程,“经济提速”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民心满意”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权益保障”工程、“精准滴灌”工程、青少年“金种子”工程、“精神家园”工程等九大工程,以创新的思维、明确的目标、强有力举措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全覆盖”工程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甘南州将依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规划,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群策群力共建示范州的生动局面。坚持整体综合大创建,以改革、发展、团结、稳定为中心任务,结合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和地区、对象的不同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全面布局各项创建工作,形成全州共建的工作格局;坚持科学规范大创建,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突出工作特色,优化顶层设计,大胆推进实践。围绕示范州创建活动阶段性任务要求,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掌握创建活动规律特点,不断充实完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引导群众、指导实践,提升创建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坚持全方位参与大创建,立足于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过上安定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景,着眼于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组织引导干群共建、地企共建、城乡共建、军民共建、对口援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全州上下立体大创建,真正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行为,自觉行动,在推动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社会参与中共享创建成果。

  “经济提速”工程推动藏区科学发展

  将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成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为示范目标,增强综合实力,力争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加速“四化”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强化城镇内部功能互补和内在联系,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数字甘肃建设,着力打造“数字甘南”;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电力、管道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升两大首位产业,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力争把甘南州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调整优化现代农牧业结构,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高原农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和有机产业园区,带动各族群众在发展两大首位中获得实惠。同时,突出甘南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文化引领”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实施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使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文化正能量在各民族中得到进一步弘扬为示范目标,支持创新创作民族文化作品,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创新创作支持力度。紧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组织创排展示历史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市场潜力的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剧目,挖掘和拍摄民族团结重大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注重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创作编排一些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作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产品创新和少数民族绘画、雕刻、动漫、唐卡制作、艺术设计等美术作品创作。突出宣传报道,在州主流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栏目,在每年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本地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优秀传统,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所有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室、科普栏、体育设施和互联网,并发挥作用。坚持开展送书送报送戏送演出下乡、乡村文体活动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传统民族节庆和民间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加大文化资源分类普查与分级评估力度,建立健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库和有特色的文化传承点,抢救、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

  “民心满意”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有效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有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族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为示范目标,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确保如期兑现。突出抓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燃气化”工程,不断改善各民族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医疗、优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按期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任务,力争“十三五”末所有村卫生室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转变观念引导就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拓宽渠道增加就业,使各民族群众在充分就业中实现致富。积极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促使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农村、基层就业;推动教育协调公平发展;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双语”教学普及率,提升“双语”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足用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以整合建设甘南职业技术学院为契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家庭的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掌握技能,实现就业;通过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继续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住房、道路、用电、安全饮水等问题,力争到2018年“消灭”无电村、无电户,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进“两个可持续”

  以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两个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加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示范目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规范资源开发行为,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企业进驻门槛,促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商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严格保护水、草原、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将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元素有机融合,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期间,创建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每年创建300个。加强工业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甘南天蓝、地绿、水净,并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权益保障”工程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为示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对少数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甘南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推进维护民族团结、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民族权益保障、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选拔干部首要标准,把明辨大是大非、立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各族群众作为民族地区干部的基本要求,加大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优化干部人才培养结构,突出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各行业骨干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坚持法治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精准滴灌”工程建立和谐共促的民族关系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体系不断完善,民族团结思想和行动成为自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为示范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引领活动,倡导争当好居民、好职工、好学生、争创好乡镇(村庄)、好街道(社区)、好企业、好部门(单位)、好学校、好军队等,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使民族团结成为每个人、每个集体的自觉行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评选推荐工作。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优良传统,集中展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好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寺庙、军(警)营、医院等创建活动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学校、企业、乡村开展一些符合实际、有特色亮点、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双语教育示范学校”“团结进步先进企业”“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先进典型。力争“八进”创建活动做好做精,在全社会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活动,充分利用好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1”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和“联寺联僧”活动“五大平台”,切实做好宣传教育、沟通交流、正面引导、创建和谐、排忧解难工作,实实在在地办实事、做好事,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不断形成和谐共促的民族关系。

  青少年“金种子”工程播种民族团结进步种子

  以大力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带头促进民族团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示范目标,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将“爱我中华”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学前和中小学教学计划,从小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民族基本知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在校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理解,进一步强化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精神家园”工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示范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坚持”的原则、指导思想和“五个并存”的科学判断的学习宣传活动,强化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政策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增强民族理论自信;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强化法制思想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民族工作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国情、省情、州情宣传教育、民族团结和睦典型宣传教育、“两个共同”示范成效宣传教育。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