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正文
投稿

武威天祝县增强民族团结力促和谐发展纪实

2016-05-18 09:31:43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黄晓丽(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唱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天祝县增强民族团结力促和谐发展纪实

  从高深山区生活到川区集中安置,从土坯房到高标准住宅,从泥泞颠簸的土路到整洁通畅的水泥路,从扁担挑水到自来水入户,从“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收入到户有致富产业的可持续增收,从一般农村党校到网上远程教育……这一切都是天祝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发展民族经济促繁荣

  提高全县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一直是天祝县的中心工作。近年来,该县抢抓国家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认真研究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抓项目、引项目,转变方式补短板,强化发展基础,壮大经济实力,增加经济总量。

  天祝县持续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和乡镇部门争取国家投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着力提高抓项目、引项目的质量和水平。2015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05项,其中亿元以上31项,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29亿元;争取落实国家和省上各类资金18.85亿元;天互公路、南阳山片小康供水工程等165个项目建成投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召开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天祝的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邀请商会、考察团、企业团体前来实地考察,加强跟踪衔接,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去年,共赴外招商15次,对接洽谈项目72项,签约47项。

  同时,该县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全县“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坚持民生为本打基础

  室外,红色的瓦、洁白的墙、亮色镶嵌的屋檐,藏家韵味十足;室内,电视、冰箱、吊灯,各种家具一应俱全,极富现代气息。

  看着漂亮的新家,搬迁到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的藏族群众李才郎吉自信而自豪。“我们住得可舒服了,拿城里的房子都不换”。然而几年前,李才郎吉还在地处偏远的东大滩乡居住着矮小、简陋的土坯房。自天祝县大力实施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以来,李才郎吉和许多高深山区的藏族群众欢天喜地搬进了干净、舒适的新房子。

  受惠于天祝藏区民生工程建设的地方远不止松山镇德吉新村。如今,行走在雪山草地间的华锐大地,总会忍不住为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民居而赞叹,为乡村卫生室的洁净和药品齐全而高兴,为一个个篮球场上跳跃的身影而鼓掌……一项项民生工程为天祝藏区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筑起了牢固的基石。

  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去年以来,天祝县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用于民生的各项支出达28.33亿元,省、市、县列为民所办实事全面完成。强力推进炭山岭煤矿采空塌陷区治理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采空塌陷区556户群众全部安置到位。天祝一中综合实验楼、新华中学综合教学楼等20个教育项目顺利推进;县妇幼保健院、藏医院和县二院住院部大楼等卫生项目全部建成;“三馆”公共设施场地和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完成县城数字影院改造,落实“一村一场”项目75个,城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增强民族团结铸和谐

  天祝县长期坚持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集聚民族团结正能量,营造民族团结好氛围。

  为不断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该县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采取集中辅导、进村入户、巡回宣讲等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全县各族群众和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营造了“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少数民族居住的乡镇、村组加大投入力度,帮助他们发展特色农牧业、特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着力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着眼于实现藏区长治久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靠实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抓稳定的责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始终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记者 张海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丽(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