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5月24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 (通讯员 王鸿 崔乾) 初夏时节,走进崆峒区的农家院落或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牛哞羊欢、菜棚排列、果园青青的景象。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崆峒区依托肉牛、蔬菜、果树“三朵金花”产业,全力实施贫困户+肉牛、贫困户+蔬菜、贫困户+果园脱贫模式,把致富的信心写在了群众笑脸上。
红牛产业唱响“好声音”
“过去,我一直在外边打工,收入只能糊口,后来听到政府要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我便回家养起了牛,想通过养牛走上致富路。”近日,站在刚刚建成的牛棚里,看着5头育肥牛,崆峒区花所乡周柳村六社村民汝小勇乐呵呵地说。
基于便利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善经营、会管理及养牛的传统习惯,“平凉红牛”一度是崆峒区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的旗舰产业。那么,在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洪流中,“红牛”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形象展示自身的新作为呢?
为让传统产业同样唱响“好声音”,让贫困群众搭乘红牛产业快车早日脱贫致富,该区积极克服资金、技术难题,以“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养殖大户+贫困户”等多种途径,逐乡逐村逐户培训动员贫困户发展养牛业。至2015年底,该区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18个,肉牛饲养量达41.32万头,在贫困村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9个,实现贫困户就业2400人,直接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
苹果产业打响“突围战”
“从3月初开始,技术人员就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规划、整地、栽植,目前全区已完成矮化密植3500亩,今年全区果树将大面积挂果,预计达3万亩。”该区林业局果业站副站长毛宝玉告诉笔者。
如果说红牛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那么,苹果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种植优势,将为贫困群众产业突围提供有利机遇。
按照北部塬区果产业整塬推进的思路,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在草峰、索罗、香莲等乡镇新植果园1.02万亩,其中,在贫困村栽植果树1500亩、林下种植2000亩、育苗2500亩,全区果园面积累计达14.1万亩,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 (下转三版)
蔬菜产业成了“聚宝盆”
“前年,我投资1500万元在白水镇打虎村流转土地255亩,建成拱棚和日光温室300多座,种植‘麒麟’西瓜、草莓和西红柿等蔬菜。蔬菜基地最近每天用工平均在30人以上,生产销售旺季达到200多人,群众在家门口每年最少务工收入7000元以上。”白水镇丰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栋楷屈指算着去年他和合作社农民的收入账。
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分散式到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种植,崆峒区的蔬菜产业在品质裂变、规模巨变的同时也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去年以来,该区按照设施蔬菜“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采取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措施,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其中,276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设施蔬菜精准脱贫。目前,该区已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设施蔬菜面积达1.97万亩,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0.02万亩,产值突破7.45亿元。

天水市秦州区大樱桃陆续成熟上市
刘家峡金河湾黄河大桥竣工通车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东京金鱼主题乐园:水中精灵点亮夏日妙境(组图)
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 副总统拜登出席
《欢乐颂》今晚收官 五美友情坚不可摧
王祖蓝母亲节温情献唱 《跨界歌王》释放音乐爆发力
故宫脑洞开推狗服
撒贝宁爱妻晒美照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机械化作业助力全省农业生产
罗笑虎检查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