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党史党建
投稿

发挥党建优势 促进脱贫攻坚

2016-05-23 08:42:5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5月15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在宁夏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组织部门职能,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编刊发。

——编者 

加强基层党建 提供脱贫保证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

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宁夏先后五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出台加快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方面给予特殊倾斜,近十年来财政支持资金300多亿元,占全区所有县区支持资金的一半;注重配强贫困县一把手,对扶贫开发任务最重、工作最难的固原市,先后安排2名自治区党委常委担任市委书记。强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自治区与5个地级市、9个贫困县,各贫困县与乡镇党政一把手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贫困县乡党政班子原则上三年不动、不脱贫不离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取消对贫困县GDP考核,将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45%。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评星定级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一年一评定,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激励机制。表彰“三星级”村,整顿“零星级”村,2013年以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36个。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5万—10万元不等的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问题。我们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抓起,坚持每年分级分批对5%的农村党员集中示范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5天的冬训、春训,组织党员到发达省市考察学习等。设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无息使用,累计发放1.09亿元,惠及党员1万多名,其中80%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真正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中发展党员,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2015年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015年已有120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县将在3年内全部脱贫。因村派人,选优派强。省委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和第一书记个人专长,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出去。对53个国家级扶贫县,保证每县3名以上省派第一书记,并注重从有项目资金优势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选派。加强培训,严管厚爱。省市县三级联动,两次对全省第一书记进行任前培训和集中轮训。推行市县乡和派出单位联考联评制度,让驻村群众评议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群众意见大、满意率低于50%的,要求派出单位重新选派。通过办理人身保险、给予生活补贴、表彰先进典型等多重激励,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整合资源,强化保障。省委组织部会同8个厅局,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3大类、41项涉农资金“一揽子”整合投放贫困村。坚持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省直单位2124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901户,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10627名。精确发力,发挥作用。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支书为重点,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把党组织建成脱贫致富的“桥头堡”。深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计划和扶贫台账,1万多个派驻村村容村貌明显变化,脱贫产业全面起步,贫困户找到了可行的脱贫门路。

狠抓干部作风转变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组织部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目前仍有452万贫困人口,5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5000个贫困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大规模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锤炼作风,确保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根据小村1∶3、大村1∶5的比例,对贫困村增派精准识别工作队5000支,选派队员25万名。广大工作队员连续作战,在短短3个月时间,共采集近2000万群众的信息,对识别出来的162万贫困户、650万人、5000个贫困村、6.92万个自然村(屯)、2.01万个移民搬迁村屯进行建档立卡登记。自治区、市、县三级均成立第一书记(乡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深入开展“挂包联驻”,确保每个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开展“走进群众、改进作风、解决难题”活动,全区1039个乡镇推行“农事村办”,在6794个村设置服务站点,为群众解决难题5.6万多件。深入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全区有15.9万人次接受电商技能培训,发动200多家电商企业参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脱贫攻坚合力。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分别制定设区市、贫困县和其它县党委政府及定点帮扶单位四个层面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度,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地方严肃问责。

把最优干部资源汇聚脱贫一线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扣脱贫攻坚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贫困地区、用到脱贫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结合换届,在全省范围内统筹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出台系列文件,以政策杠杆撬动专业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近3年选派1.6万名教科文卫等专业人才到藏区和贫困地区开展援助服务,组织1000余名专家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以更实举措严管激励,充分调动干部脱贫攻坚积极性。制定《调整不适宜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不适宜的12个贫困县县委书记、8个贫困县县长进行了调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区分脱贫攻坚中的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问题,去年为5226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出台关心激励藏区干部“八条意见”,建立干部定期体检制度,贫困地区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增加5%。启动脱贫攻坚优先培训计划、贫困地区干部挂职锻炼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四大片区”市县党政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全员培训,5年内选派万名贫困县干部到省直部门和省内发达地区挂职。持续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每年集中3个月时间,重点到贫困地区听取社情民意、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委从2013年起,开展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到2015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个百分点。深化“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干部人才资源沉到脱贫攻坚一线。省委统筹实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1.36万名省州县领导干部,1.76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包88个贫困县、4277个贫困村,57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94.5万户贫困户,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7万名,任命第一书记6006名并兼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坚持抓乡促村、夯实基础,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省委专门出台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落实乡镇干部待遇十条措施。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注重把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党委班子。坚持开展“三个培养”工作,先后把12.6万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7.3万名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4.5万名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着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创办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民族干部学院,培训乡村干部。聚焦产业培育和增收致富。由村党组织牵头,盘活自有资产资源,用好项目资金与农业企业、致富带头人等开展股份合作。同时,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3年来共发放创业致富贷款35亿元,惠及党员群众13.4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

强化干部人才支撑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选干部育人才、强基层增活力,探索党建扶贫的有效途径,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省委制定办法,有重点地对党政班子进行了优化。近两年来,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贫困县区党政班子,25名有闯劲敢担当的干部担任县区党政“一把手”。省委出台干部“逢提必下”政策,启动“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计划,实施“金融和科技人才引进”行动。狠抓扶贫一线干部人才培养,用好脱贫攻坚的“助力器”和“撬动杆”。截至目前,有3491名大学生村官在贫困村工作,覆盖了71.3%的贫困村,带动了6000多户贫困户脱贫。组建622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到群众不脱贫工作队不脱钩。坚持“本土人才开发为主”“重点区域结对帮扶为辅”,力求“自我发展”。从2015年起,每年投入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5年时间在58个贫困县建成200个乡土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选派2000名乡村干部参加省级培训。狠抓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省委制定出台了办法,取消58个贫困县的GDP考核,精准扶贫考核权重在政绩考核体系中占到80%以上。从2013年起,连续3年提高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2万元和3600元,乡镇工作经费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分别增加到每年50万元和1.5万元。

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中共贵州省六盘水市委

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4个县区均为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坚持部门联动,组织部门牵头成立工作机构,财政每年预算25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合力做好相关工作。坚持强化考核压实责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夯实基层基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扩权松绑,将129项行政许可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减少4项 “一票否决”,提升乡镇党委统筹力。创新组织设置,调整设置48个联村党委,在产业链上建立880个党支部,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力。转变工作作风,从2010年开始累计选派2.1万名机关干部、4635名“第一书记”,聚焦贫困群众,推动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盘活资源实现共享,将村集体资源资产和群众自有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折价入股经营,平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增加收入1500元。产业带动实现共享,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发展猕猴桃、刺梨等经果林320万亩,建立614个产业平台和175个旅游村寨。

下到基层 干在一线

中共陕西省商洛市委

近年来,商洛市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实施了“五个五”党建,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整合各级力量,推动干部下到脱贫攻坚一线。采取市县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发动1022个部门单位、3.6万名干部,与全市701个贫困村、7.4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精选3300多名市县镇干部,组成701个脱贫攻坚工作队。把65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到镇办党政正职岗位,把98名市直部门副县级后备干部下派到镇办,挂职副书记或副镇长,选派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调整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出台管理、奖励和督查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对干部包扶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全市通报。各级干部采取产业带动、移民搬迁、教育帮扶、生态富民、政府兜底五种脱贫途径,带动了4.3万贫困户持续增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办法,把抓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突出的28名县区党政副职,提拔重用到正县职岗位,107名干部提拔重用到科级岗位。一次性选拔30名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镇办党委书记到市直部门和县区党政班子任职,选派20名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市直部门科长到县区党政班子任职。将全市41名村干部招录为公务员,103名大学生村官招录为镇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6名村支书和14名大学生村官选拔到镇办领导班子任职,树立了重视基层、关注基层、突出基层的鲜明用人导向。

脱贫一线选用干部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委

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东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旗委把最优的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近年来,选派16名年富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任乡镇党政正职,对脱贫任务较重的8个乡镇选派16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挂任副书记或副乡长。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带头人,新一届村“两委”正职中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达到60%以上。按需精选优秀干部到一线,实现每个村都有1支驻村工作队、1名下派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对全旗所有农户逐一进行走访,把贫困户分为一般、困难、特困三个等级,逐户分析研究,制定帮扶措施。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农村牧区民生普惠“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142个行政村、157个自然屯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用好脱贫攻坚考核指挥棒,改进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把扶贫开发和党建工作权重分别提高到70%和20%。树立脱贫一线用干部风向标,把脱贫攻坚中实绩突出的3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推荐到了旗县领导岗位,27名乡镇干部确定为县乡后备干部。建立乡村干部待遇保障网,乡镇干部平均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左右,村“两委”正职年均报酬达到2.2万元。

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

中共湖南省花垣县委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组织和保障优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6元。落实责任,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每村派驻1支工作队、配备1名第一书记、增设1名村专干。把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作为任免奖惩重要依据,明确规定提拔45岁以下副科级干部必须有驻村扶贫经历,对扶贫考核结果靠前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优先提拔重用,排名靠后的予以诫勉谈话直至调离岗位。建强组织,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软弱涣散党组织,抓好集中整顿。创新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兴盛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的协调帮助下,成功创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蔬菜种植1.2万亩,带动周边1万多名群众增收。创新“购建门面型”“红色股份型”“村企一体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11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增强了村党组织引领脱贫致富的能力。党员示范,当好脱贫攻坚“排头兵”。支持动员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

动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

中共江西省吉安县委

吉安县地处井冈山腹地,是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作出2016年提前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引导贫困群众紧跟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步伐,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结25个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变成富裕村的典型经验,推广“四个一”扶贫模式。目前,全县种植井冈蜜柚、横江葡萄和养鸡的贫困户达7000余户,进园区务工劳动力近万名,户均年增收2.6万元以上。加强组织引领,带动贫困群众积极投身脱贫实践。把53名致富带富能人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成立民情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推行党建扶贫模式,成立乡土人才协会党组织19个、产业合作社党支部34个,覆盖6200户贫困户。选派86名科级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172名机关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组织5317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强化激励支持,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动力和保障。对有劳动力、有耕地、有技能但积极性不高的贫困户,县乡财政投入奖补资金6340万元,引导7700余户发展致富产业。

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最前沿

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镇党委

涞源县白石山镇是太行山最贫困地区之一。镇党委研究确定了“依托白石山景区资源,靠旅游开发富民”的脱贫思路,指导13个贫困村编制精准脱贫产业规划。白石口、荆山口等8个村,对接白石山搞特色乡村游,建设景观大道、特色度假小镇和农家院,带动6000多人脱贫;十八堰、斗军湾等距离景区相对较远的5个村,以发展旅游纪念品、向景区输出劳务为主,带动3000多人致富。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选一个作风正、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为把在外搞经营的年轻党员毕海月请回村,镇党委多次到他家做工作。当第八次去找他时,山里下雪封路,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我们步行穿过十几里的河滩地,到他家时脸冻得通红,手脚冷得都不知道放哪好。看到我们的执着劲,毕海月毅然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当年,就带领群众修了路、引了水、改了电,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这3年,我们拓宽视野选人,全镇13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由致富带头人担任,40多名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我们按照旅游脱贫的思路,把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群众手里流转出来,让群众先收租金,然后搞旅游综合开发,发展第三产业。不能直接参与经营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到景区或农家院打工,每年收入近万元,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筑牢战斗堡垒 助推精准脱贫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党支部

八龙村位于重庆市石柱县东北部,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组组通公路、家家住楼房、户户有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把支部强起来,脱贫才有主心骨。以换届为契机,吸收3名党性强、有文化、有朝气的青年农民进党支部。动员、回引本村7名在外务工的大学毕业生回村挂职、创业,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多年来雷打不动坚持“三会一课”,班子成员轮流讲党课,组织生活会上指名道姓点问题、挑毛病,尤其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实打实整改了群众提出的财务公开报“坨坨账”、该吃低保的没吃上等6类18个突出问题。组织有发展能力的党员,采取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土地流转等方式,流转土地500多亩,吸纳30多户村民入股分红、就地务工,让群众人均增收1000多元。组织有帮扶能力的35名党员,与全村123户贫困户和“三留守”家庭进行结对帮扶。把群众带起来,发展才有力量。村干部帮助贫困户办农家乐,刚起步时骑摩托车在高速路口招客源,现在,全村乡村旅游年收入近500万元。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起“八龙网上村庄”电商平台,让野生菌、蕨菜等10多种土产畅销国内外,年交易额达100多万元。通过支部牵头、农民入股,流转土地,引进莼菜深加工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石柱莼”品牌,开发高原花海、滑雪场等旅游景点。短短几年,八龙村人均增收9000多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近20万元。

牢记脱贫的职责任务

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杨传杰

从2004年开始,我先后四次选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坚持把为民办事服务记在心上,把加强基层组织抓在手上,把推动脱贫攻坚扛在肩上。每到一村,我都把选好书记、配强班子作为“破题之作”。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现培育书记人选的“好苗子”,注重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另一方面,经常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培训,促进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引领党员发挥作用。在推动精准脱贫过程中,我坚持和完善农村党员“双培双带”、公开承诺等制度,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党员”等活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2014年10月,我到九龙村任职后,狠抓教育培训,先后有3名党员通过培训学会了养殖技术,带头办起养鸡场、养猪场,当年获利80多万元,带动了14户脱贫致富。我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充分发扬九龙村养殖传统,带动30多户群众参加养殖。通过异地搬迁、光伏发电等措施,帮助74户275人实现了脱贫。着眼长远健全制度。在脱贫攻坚中,我坚持把扶贫工作与开展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城乡结对共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有效工作制度,为实施精准脱贫提供重要保障。我和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集中办公、值班坐班、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为群众代办实事1.3万件。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治村。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2日 06 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