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正文
投稿

牢记“有正俸” 守住“幸福井”

2016-05-17 15:12:50 来源:求是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旧五代史•晋书》记载,清官高汉筠在襄州供职时,有位恶吏私赠白金五百两,他说:你不是多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宁可清贫,不可浊富。”古人这种以“不贪为宝”的自律定力,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正是清廉为官的一种坚守。

  “甘蔗不能两头甜。”既然选择了为官从政,就要弄清“入党为什么、权力做什么”;为公众服务,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小九九”,断掉发财念想。官位是干事的岗位,不是发财平台;权力是服务的工具,不是发财捷径。为官从政理应为民清廉,断不能贪财谋利,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硬杠杠”,更是为官从政的底线。要厘清公与私的界限,筑牢思想防线,心无杂念,行不乱章,如此,方能抵达心清如水、意淡如云的境界,在贪和廉、取与舍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廉政格言这样说:“薪水如泉水,虽少但能细水长流;外财如洪水,虽多却能带来灭顶之灾,”谨记:临崖石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古语有云:“鱼之贪饵,必暴其鳞。”反观少数领导干部,虽有“正奉”,却“得陇望蜀”,面对诱惑挡不住,面对风情禁不住,让贪念占了上风,把戒尺踩在脚下,忘记“举头三尺有神明”,视公权为“搂钱耙子”,能捞则捞,腐化堕落,最终让人生轨迹跑偏。刘铁男在庭审时痛哭流涕;倪发科在接受组织调查时称“肠子都悔青了”;刘志军落马后说“人生要到六十岁才能懂事”……晚矣!贪欲之门不关,早晚跌入深渊。缘何?根源就在于党性不强、信仰不坚、信念动摇,导致价值观错位,人生打岔。

  领导干部手握权柄、掌握公共资源,很容易成为“围猎”对象,尤需锤炼过硬的为官操守,涵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保持“诱惑面前心不动,欲望面前能知止”的自持力。忠贞不贰、胸怀家国、心系民众、夙夜在公的人,定能视名节如泰山重,视名利如鸿毛轻。东汉“四知太守”杨震在十斤黄金面前毫不动心;周恩来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规定了“三不沾”;清廉将军、“军中焦裕禄”杨业功的门上写着“携礼者莫入。”这些不慕浮华、不图虚名、不谋私利的明镜,值得领导干部细照躬行。

  《菜根谭》里说:“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清贫不是过错,手脚不干净才是耻辱。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狙击欲望,用清新淡泊的心境,自觉锤炼清正廉洁、知足感恩的品格,努力将自律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做到行有所止,心有所戒,“上可对青天朗月,下不负芸芸众生”。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他的手下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每天都会有收获。领导干部要谨记郑国宰相“受鱼则无鱼可食”的为官智慧,切莫因贪婪而毁了自己的这口“幸福之井”。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文章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