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健
铡草机隆隆地响着,村民王卜都将一把把秸秆整齐地放了进去。一顿饭的工夫,草料就铡好了。
草料倒进食槽的一瞬间,几头奶牛和两头小牛犊立马跑了过来,伸长脖子,把头埋入食槽。
穿着浑身黏着草渣的衣服,王卜都坐在旁边的方凳上,静静地听着这几头宝贝咀嚼草料嘎嘣嘎嘣的声音。每次看到它们贪婪的样子,王卜都就觉得非常幸福。
40岁出头的王卜都是临夏市折桥镇后古村人。少年的时候,王卜都走过一段弯路,曾因抢劫罪被判刑。出狱后,王卜都不出去找活,也不在外面转达,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
王卜都的状态引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耿玉芬的注意。
“你还小,以后的路还长,不能这样下去,要重新走上社会。”耿玉芬找到王卜都,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
也就是从那时起,耿玉芬成了王卜都家的常客。在耿玉芬的开导和鼓励下,慢慢地,王卜都走出了家门,开始干些零工,靠自己的劳动谋生。
那几年,王卜都娶了媳妇,也有了两个娃娃。日子虽走上了正轨,但还是过得清贫。
在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中,针对王卜都家的现状,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和他谈心。王卜都下定决心:养牛致富。
家里没有买牛的钱,帮扶干部帮他争取了惠农贷款;缺少养牛经验,帮扶干部找来技术人员帮忙……
很快,建在王卜都家后院的牛棚就有了生机。
“现在,每天卖牛奶的收入400多块钱,减掉成本,一天最少能挣200多块。”王卜都说,养牛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踏实。
看着儿子有了出息,王卜都71岁的老父亲精气神十足。现在每天早上,老人家都会打上几桶奶帮儿子拉到集市上去卖。
王卜都变了,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了,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王卜都家的旧房子被列入危房改造计划,拆了盖了新房,政府补贴了12000元。
如今,一院新盖的砖房宽畅而明亮,王卜都一家人日子过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