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党史党建
投稿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镜鉴

2016-05-13 15:47:54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镜鉴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发扬良好作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已经证明发扬好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败。

  中共十八大强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制定和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迈出了转作风、正党风的有力步伐。这是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兴起中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好作风是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党在这个时期能够经受严峻的生死考验得以发展、壮大,并建立红军和红色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的作风的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整个革命根据地又被称为“苏区”,上至苏区中央政府主席,中至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下至区、乡苏主席和村代表主任,在各种革命任务面前,都能模范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关心群众疾苦,在苏区深入群众,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毛泽东还亲自给群众挖水井,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又如,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穷人解决困难。他要求省委、县委各部门一般应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三分之一的时间留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他本人率先垂范,一年之中就走遍了兴国、于都、乐安、石城、赣县、万泰、永丰、胜利、瑞金、宁都、公略、寻乌、南广、安远、会昌、宜黄等十六个县,为各级干部做出了榜样。当时县乡村的干部也真正做到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真心服务。毛泽东曾把兴国县长冈乡的干部当作苏区干部的楷模,他说:“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模范的长冈乡工作人员,可尊敬的长冈乡工作人员他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实意的爱戴,他们的战争动员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20世纪30年代的赣南歌谣,充分表达了苏区群众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也揭示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基本内涵:这就是密切联系、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好作风,直接影响了政风,也影响到民风。当时在中央及其他革命根据地形成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妇女积极支前,儿童站岗放哨,老人积极种田交粮,一切为了前线的民风是中国革命兴起第二次高潮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