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记者关注】兰州将投放储备冻猪肉稳定市场价格

2016-05-09 07:55:22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记者关注】投放储备冻猪肉稳定市场价格

  今年以来,兰州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兰州生猪价格更是创出2011年以来的新高。为了稳定物价,省商务部门投放了1400吨省级储备冻猪肉,平抑肉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轮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近三年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生猪市场供应量减少所致。

  记者 朱宇鲲

  猪肉涨价市民消费量减少

  提及今年的猪肉价格,家住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街道禄家巷的黄阿姨直呼吃不起。“今年春节以来,猪肉价格就一直很高。现在还稍微便宜了点,每公斤32元。前段时间卖的最高的时候每公斤34元呢。”黄阿姨说。

  在五泉菜市场经营了近10年猪肉生意的黄老板说:“肉价太高销量就上不去。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天要少卖两头猪呢。”黄老板表示,尽管肉价上涨,但零售商们没有增加多少利润。

  记者近日走访了兰州市区的一些大型超市,发现有些品牌肉价更高。以正大肉为例,排骨、五花肉每公斤47元,精小排骨卖到了每公斤61元。销售人员也表示,由于猪肉价格高,对销售量也产生了影响。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以下简称“甘肃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一季度甘肃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8.8%,在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262个基本分类中涨幅居第二位。

  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2016年3月份以来,不仅在甘肃,全国的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收购价上涨养殖户受益

  “今年的生猪价格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历经连续两年的亏损,生猪养猪户迎来了‘春天’。”华亭县砚峡乡东沟村生猪养殖户庞金城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他的养殖场如今存栏500头猪,出栏的生猪每头能赚700元。

  庞金城说,从2013年开始,生猪收购价格一路下滑,亏损最严重时,每头猪赔本200元左右。进入2016年,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每公斤20元左右,与前几年的生猪收购价每公斤5元多相比,正好可以补回来这几年的损失。

  对此,甘肃调查总队分析人士认为,此轮生猪价格走高,可见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的特征。从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连续两年多时间,生猪价格一路下行,到2015年上半年开始,大量规模养殖户减少母猪存栏,甚至有几家大型生猪养殖户倒闭。2015年中期,生猪市场供应量骤减,市场生猪出栏供不应求,市场猪肉价格逐步回升,经过两年的调整,生猪市场终于迎来“暖春”。

  投入冻猪肉平抑市场价格

  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猪肉价格,省商务厅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从4月23日至5月6日向兰州市场和武威市场投放1400吨省级储备冻猪肉。其中,兰州1200吨,武威200吨。

  5月4日一大早,在城关区五泉天桥早市19号铺面前,买肉的市民排起了长队。记者看到,前腿肉每公斤不超过25元(带骨),后腿肉每公斤不超过26元(带骨),每人限购5公斤。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李红海介绍,商务厅要求各投放网点统一悬挂“省级储备冻猪肉投放点”标识,对肉类产品明确标价,保证按时按量及时投放。

  根据监测,受省级储备肉投放影响,省内市场鲜猪肉零售价格整体上止涨趋稳,多地价格出现回落。

  据了解,下一步省商务厅将继续密切监测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必要时,继续动用省级储备平抑市场。

  引入规模养殖稳定市场价格

  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的养殖户张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我养殖生猪的10年间,遭遇过两三次比较大的价格波动。这些市场的变化,养殖户很难把握。”

  张帅说,他的养殖场目前存栏400多头生猪,尽管目前的生猪收购价格达到历年来的最高,但他不会盲目补栏。

  记者查阅有关历史数据发现,近15年来,猪肉价格的变化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对此,甘肃调查总队分析人士认为,供求不对接容易造成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目前全省生猪养殖主要是由小规模生产和规模化大型养殖场构成,养殖户心态不稳、供求信息不及时等都会造成生猪市场不稳定。

  分析人士建议,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同时,建议引入资本,对地区养殖进行规模性整合,从而达到稳定地区生猪存栏量、增强抗风险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