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健身行业现状调查:标准软难监管 行业混乱坑苦了消费者

2016-05-04 09:40:17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标准软难监管行业混乱坑苦了消费者

  虽然不乏健身机构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倒闭,但健身会所的数量与日俱增。数量的背后,是单一的运营模式,即健身机构大多单纯依赖于销售健身卡收取会员费的模式来赢利。然而,由于健身市场严重缺乏行业自律,又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规范指导,健身行业难以突破“叫好不叫座”的困局。本报采访组

  “终身卡”仅为企业终身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兰州许多健身会所都在推出“终身卡”——一卡在手,终身都可以在此处进行任何项目的健身。对于许多健身者而言,这样的“终身卡”颇具诱惑力,而且这种所谓的终身卡,价位并不比年卡贵太多。

  市民刘女士曾在东方红广场附近一家健身会所内办理了终身卡,然而办卡近三个月了,实际上她只去过一次。“总想着自己办的是终身卡,反正有的是机会去,不急在一天两天,所以总是一拖再拖。”仔细留意各健身会所的“终身卡”就能发现,几乎每家健身会所的终身卡上都提到“此卡仅为企业终身”。所谓企业终身,如果哪一天该会所突然关门,就意味着终身卡也失效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夏天关门的金昌路浩沙健身会所,在关门前不久还在出售“终身卡”,关门以后,由于该卡注明仅为企业终身,对持有终身卡的会员来说,想要维权很难。

  预付费模式下 不多点盈利将难以为继

  健身行业普遍采用预付费消费模式,这种预付费消费模式会给会员带来维权难题,特别是当健身会所关门时,会员得到补偿的难度很大。兰州一家大型健身会所经营者告诉记者,预付款消费更像一种融资行为,商家对预付款有完全的支配权,他们能够一次性地提走全款进行投资,消费者又不能随时退卡,取回他们自己的资金。想要长久发展,经营的过程应该有重点的进行。前期以发展会员为主,中后期应该以加强服务、寻找多个盈利点、设置顾客的重复消费习惯。对于经营者来说,预付费的健身卡就像信用卡一样,已经提前透支资金,但如果不在之后的发展中寻找到更多盈利点把资金补充回去的话,就会难以维持,最后被迫关门。

  然而,许多健身会所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七里河区一家健身会所的会员卫先生就曾抱怨,该健身房开业初期各项设备器械都很不错,由于客流量大,器械老化等情况时有发生,可是也未见工作人员进行更新。安宁某高校大学生小冯就是通过预售的形式办理了一家健身会所年卡,小冯告诉记者,办卡之时业务员非常热情,又是打电话又是发信息,谁知办完卡以后,态度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不闻不问,当她询问一些健身方面的问题时,也是爱答不理,让她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

  利益驱动下 “三脚猫教练”热衷当私教

  由于对健身教练没有统一的资质认证体系,没有出台规范健身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健身房在聘请教练时没有标准化的“门槛”。正是这些行业的不规范和相关机制的不成熟,衍生了健身市场的混乱无序,许多“三脚猫教练”也因利益诱惑加入私教队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人教练透露,私人教练应该相当于一个私人健康顾问,但很多所谓的私人教练,只是接受短期的培训就开始上岗了,受到损害的都是消费者。“很多人甚至还搞不清哪块肌肉在哪里,就去上课了。”该教练披露,“很多私人教练是舞蹈学校或是大课教练转行的,身材比普通人好,但那些没有专业资格的私教,如果用舞蹈练功房的方式去训练久坐一族的会员,会员不但没有锻炼到身体,反而伤害了身体。”

  马婷婷是东方红广场附近一家健身会所内的年卡会员。她自己去健身会所锻炼了几次,感觉既没什么针对性,有工作人员向她推荐私教,称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她进行锻炼。一节私教课200元,如果包年,就需要一次性支付9000元。禁不住工作人员的各种推荐,马婷婷最终选择了一位颜值高,身材好的肌肉男,成为了自己的私人教练。“我看每一个私教的介绍中,都有一大堆头衔,反正我也看不懂,就索性以身材和颜值做判断”,马婷婷说,她认为能把自己身材保持得那么好,也一定能指导得了别人。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者正好也是掌握了像马婷婷一样心理的会员,在招聘私教过程中,侧重颜值和身材的选择。

  赔本赚吆喝 后期健身服务跟不上

  投资健身会所,资金要求不是那么高,技术门槛也不是高不可攀,似乎是进来就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涉足健身行业。大型健身会所的年卡价格3000元左右,小健身房年卡多在1000元左右,随着各种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不断涌现,竞争开始加剧。在一些繁华商圈,平均3公里之内就有好几家健身会所,而且软硬件设施都差不多,大家就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客源。

  位于安宁区金牛街附近一家还未开业的健身会所的业务员称,现在会员招募非常不容易,他们天天上街发传单,开始预售会员,并且进行买一年送一年的活动。

  “健身卡越卖越便宜,而健身房的设备越来越齐,洗澡、桑拿等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各家俱乐部使出浑身解数以吸引更多人买卡”,健身教练杨光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一时冲动买卡,后来发现现场太拥挤,器材也不够用,达不到健身效果,就很少来了。他所在的健身会所,只有不到10%的会员每天光临场馆,40%的会员每月来几次,其余的人买了卡后几乎不来了。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健身会所了解办卡的费用,发现各会所的标准千差万别,甚至不同时期同一会所给出的价格也不一样,有几千元的,也有几百元的。一位健身会所的经营者坦言,很多情况下为了招募会员,他们不得不赔本赚吆喝。

  然而,一旦遭遇市场低迷等突发情况,这些赔本赚吆喝的健身企业便很难维持下去,最终倒闭。

  监管缺位 “江湖化”运作难解行业困局

  业内人士表示,高速发展的健身行业亟待规范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长远发展”。然而,开一家健身会所,除了从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从卫生部门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外,再无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专业指导,对于各类健身教练,更无行业性监管。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体育局对于健身会所的监管,仅限于对于健身器材的抽检,其他方面,并无硬性标准,对于健身教练的监管,也是由各行业协会进行。职业的培育与规范,因其具有的专业性、多元性,已超出职能部门的能力范围,只能交给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来做。然而,除部分单项健身项目,比如健美操等拥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以外,大多数健身项目并无实际的监督机构和管理组织。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大小小的健身会所经营者们,以及形形色色的健身教练们,只能以各自的“圈子”为依托,在一片混沌中各寻出路,自发建立起一条教练培训、输送,以及健身房运营的链条,这种“江湖化”的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和混乱,健身行业之乱的困局还将继续存在。

  “遗憾的是,健身行业没有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关的部门为行业导航。否则的话,健身行业应该有一次调整喘息的机会”,从事健身行业十余年的黄璐(化名)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