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酒泉玉雕师李师傅的“琢玉”人生

2016-05-03 08:28:0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玉雕师的“琢玉”人生

  李师傅的表弟在他的店里雕刻玉器。

  依山而居的酒泉,捡石、玩石、寻觅玉石的人与日俱增,但精通手工玉雕者却为数不多。“玉不琢不成器”,从事玉雕20多年的李师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琢玉之道。

  古人云:玉有玉德。管仲将玉德归结为“九德”: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李师傅20多年的玉雕情结,已经将玉德融入其中。

  快乐的玉雕师

  从祁连山运出的玉石经酒泉市外运,酒泉市南大门是必经之地,于是,坐落于此处的酒泉市春光市场周围,聚集了诸多玉石加工销售店铺。工匠们用切割机打磨玉石的声音,喧闹不已。

  初春,雨夹雪过后的酒泉冷如寒冬,大多玉器店生意萧条。在这里打探手艺好的玉雕师傅,不少店主竟推荐他处,这一现象令人意外。于先生从自家店铺挑出来几块玉石正准备出门,有人向他打探玉雕师傅,他想也不想就推荐了李永福师傅。

  “李师傅已经有20多年手工玉石雕经验,手艺精湛,我有了好石料都拿到他那去雕。”于先生说,他此行的目的地正是李师傅那里。

  酒泉市肃州区东关车场是城乡接合处,这里曾经散布着不少玉石加工销售店铺,但这些年有不少都迁往别处。李师傅的玉器加工店处在三岔路口,店铺外表简陋不起眼,但很容易找到。

  按照李师傅店铺招牌内容可知,他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加工手镯、吊坠、挂件、把件、摆件。走进店铺,只见七八台大小机器和一组摆满了玉器的柜台塞满了20多平方米的屋子,玻璃柜台摆满了玉雕佛像、鸟兽、手镯、项链、烟斗、四季豆、平安扣等各式各样的摆件、挂件和玉雕工艺品。年近半百的李师傅正在打磨一只彩色玉石手镯,聊起玉雕技艺和那些由他亲手雕琢的宝贝便打开了话匣子。

  李师傅的老家是有着“中国玉雕之乡”美誉的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据他讲,他们老家的玉雕从业者居多,十几年前,家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外漂族都是做玉器生意的,有不少人由此而发家致富。李师傅8年前来到酒泉时,酒泉正兴玩石热潮,但从事玉雕者并不多,李师傅凭借自己的精湛手艺,很快立足。

  “李师傅20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生意,是个资深玉雕师傅了。他的雕琢手法细腻,打造出来的玉器造型逼真,雕啥像啥,而且价钱也很公道。”于先生由衷道出这些评语时,李先生摆摆手说:“过奖了。”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经过雕琢成器才能体现出她的真正价值。”在李师傅看来,玉石的灵气只有通过工匠们精巧的手艺才能完美展现,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儿时就对玉器雕琢情有独钟。

  李师傅的童年印记被太多的玉雕情结占据。

  “那时候镇上有好多师傅,学习的机会很多。”李师傅回忆,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老家的那些玉雕师傅们满足他儿时的兴趣很容易,但当他16岁那年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后,他才知道其中的辛苦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做学徒的日子很辛苦,也很充实,起初只是帮着师傅做杂活,有空才看着师傅雕琢,后来,师傅挑出一些边角料给他试手,没过多久,师傅放心地把一些好料给他雕琢。

  “我很少出门玩,一有空就画画,钻研玉雕图样。”勤学苦练三年后,李师傅在老家自立门户。起初的生意并不好做,但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行当,立志做一个快乐的玉雕人。

  门外车辆如梭,声音嘈杂,李师傅全然不觉,飞舞着手中的刻刀催生他手中的一块如意挂件。在他眼里,每个挂件都有灵性。每当一件玉器成形并如他意,他都会乐滋滋地哼上几句,人玉对话。

  “玉雕也要讲玉德”

  记者发现,李师傅雕琢工艺品,几乎从不翻阅图纸,每每雕琢几笔,他都要仔细琢磨一阵再下手。“我得让雕出来的玉器有独特的故事和寓意。”李师傅说,他不想做古板的匠人。

  玉在身上戴,玉徳心中藏,君子比德于玉。古人云:玉有玉德。管仲将玉德归结为“九德”: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李师傅20多年的玉雕情结,已经将玉德融入其中。

  “要想在玉石雕琢这门行业站稳脚跟,还要讲玉德。”

  店铺地面的所有空隙,被一堆堆看似并不起眼的石头占据着,这些石头被工匠师傅们称为“毛石”,也就是从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石。不用任何辅助工具,李师傅就能说出这些毛石的内在价值所在,哪些毛石内含什么色质的玉石,哪些毛石适合雕琢什么玉器,李师傅一看就能说得头头是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师傅摆在柜台里形态迥异栩栩如生的那些宝贝,主要靠他手工操作;那些机器,仅仅是他破石切玉的帮手。

  李师傅告诉记者,用机器加工玉石,主要有锯石、打磨、抛光三道工序,大块的石头用锯子切割成小块,初步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后,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磨成大致形状,继而打磨抛光,让玉石表面光滑细腻且显通透后,接下来就是手工雕琢的工序了。玉器是否有灵气,不仅看师傅们的手法,更要看师傅们的思维。

  李师傅说,匠人主要靠机器加工玉器,但他不想依赖机器太多。

  接近正午时分,一位外地顾客拿来一块石料,就雕琢什么工艺品而征求李师傅的意见。李师傅把石料掂在手中仔细琢磨,竟和顾客聊起看似与玉雕不着边际的家常。谁料,正是在这种拉家常式的聊天中,李师傅提出的建议竟与顾客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师傅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你若喜欢她,它就值钱;你若不喜欢她,她就是一块石头。对于玉雕师傅来说,除了做工认真外,还得研究人与玉石的对应性,玉器要让顾客满意,他自己也得满意。

  针对加工玉器的工时费,李师傅并不怎么讲究,按照他的说法:价格可以打折扣,做工不能打折扣,玉德不能有损伤。

  据李师傅介绍,玉石分为软玉和硬玉,祁连玉等软玉雕起来耗费的时间短,费用相对便宜一些:雕一个手镯30元左右,贵一点的彩玉60元左右,一个挂件100元左右。如翡翠等一些硬玉,雕琢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手工费相对高一些;诸如新疆的和田玉、东陵玉、碧玉、白玉和青海格尔木的昆仑玉等玉石,由于玉质上好,手工费相对高一些。

  雕琢玉器讲究玉德,每个玉器自有寓意。李师傅指着柜台里的貔貅、蟾蜍、鸳鸯、如意等玉器逐一介绍着“玉观音”、“金蝉送宝”、“金枝玉叶”等名称的寓意,其中有不少源自他对玉德的理解。

  玉雕路上的困惑

  虽然做玉雕这个行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但李师傅仍自称是学生。“玉雕这一行不好做,如果技艺不精,选料随便,做工粗糙,造型不合理,顾客不满意,自己也无趣。要想吃这门饭,还得继续学习。”

  对于提高技艺水平,李师傅并不感到困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来越为这门手艺的传承忧心焦虑。

  “这个行业还不很规范,工匠师傅们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加之很多年轻人嫌这个活儿太脏太累,招收徒弟不容易,现在我还没个正式的徒弟。”李师傅叹气。

  切割打磨原石,免不了产生粉尘,李师傅的身上手上到处是泥浆和粉尘,工作环境与柜台里的那些活灵活现的宝贝极不相符,与此相比,很多人不愿意干这行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孤独寂寞。

  “干这个活儿要耐得住寂寞,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泡在其中十几年才算刚刚懂得点玉雕的事情”。

  孤独寂寞犹如深渊一样可怕,但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师傅学会了独立思考,将手艺和玉德联系在了一起。

  李师傅的心底之忧,还有生意不乐观的现状。

  “我们这个行业也有淡旺季之分,夏天生意相对好一点,上门的顾客多,一到冬天,生意萧条。另外,玉器加工店零散分布,销售市场不规范,自己的作品推销不出去。”李师傅期望到那些专业的场所开个店铺,这样一来既可以扩展雕琢技艺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扩大市场。可是,酒泉市虽然已有这样的场所,但昂贵的店铺价格还是让他望而却步。

  让李师傅更感忧心的,是玉石原材料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

  据李师傅介绍,虽然酒泉境内的祁连山盛产美玉,但这些年大量掘石挖玉的人进军祁连山和沿线河流,不少美玉被破坏,上等的玉石成为奢侈品,得到玉石的一部分人不识货而浪费了资源,少有常识的人则把原石珍藏了起来,能够转化为玉器的美玉急剧减少,他们这些玉器加工店很少见到上等原料,富有灵气的玉器便鲜见了。

  “还有一个怪现象,原石价格飞涨,而成品玉器的涨幅却落后于原石,较大型的摆件很少有人光顾。当然,我们这个行当滥竽充数者也不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器加工业的发展”,李师傅如是说。

  谈及以后的打算,李师傅不加思索地说:“人这一辈子从心底爱好一件事不容易,利益和快乐有时候不能同得,只要能吃饱肚子,我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的。”

  上午的第三拨客人是位中年男子,和李师傅也是熟人了,他和朋友抱进来几块原石,请求李师傅给鉴别鉴别,看看哪一块雕琢什么合适。李师傅看得很仔细,建议客人留一些原石,做几件挂件。“好玉养人,人也养玉。佩戴玉挂件对身体有好处,美玉遇到爱惜她懂她的人也会改善色泽。”李师傅说,“雕玉赏玉的乐子是时间和性情培养的。”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