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舌尖上的传承和创新——记张掖高台创业者赵国财宋润军

2016-04-28 15:34:43 来源:中国张掖网 作者: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舌尖上的传承和创新——记高台创业者赵国财宋润军

  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自动揉面机、自动包饺机走进餐厅食堂已经司空见惯,但有一些生意人,他们坚持纯手工制作食物,这样既让传统食物的技艺和做法得以延续,又把手工制作打造成了一个特色招牌,在继承的道路上走出了创新的步伐。

  高台县新坝镇小伙赵国财就从手工制作中尝到了“甜头”。在外从事过多年餐饮业的他前年回乡创业,在县城湿地新区开起了“家常水饺店”。为了把水饺这种家常食物做出新意,赵国财可谓煞费苦功,首先是在饺子馅上“做文章”,在他的店里顾客不仅能品尝到常见的韭菜馅、芹菜馅的水饺,还有麻腐、苜蓿、沙葱这些传统又应季的食材包的水饺;另一个特色是他坚持每道工序纯手工制作,为此,他雇了四个员工,专门和面、拌馅、包饺子。有了特色招牌,小店的生意自然格外兴隆。

  经常光顾饺子店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县城这么多饺子馆,就他的店里面有麻腐、苜蓿馅的饺子,我就是奔着这个特色来的!”

  和赵国财一样,宋润军夫妇也经营着一家手工制作面筋的小店。每天凌晨两点钟,夫妇俩就开始忙活了,由于面筋需求量大,加之传统面筋制作工艺复杂,所以,半夜开工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和面是制作面筋最关键的步骤,和好的面在水中反复揉搓后洗去一部分淀粉,再和干面粉揉到一起,这样才能保证面筋的口感。

  宋润军边干活边和记者聊起了天,他说和面有讲究,手能揉到位的,机器不一定能揉到位,如果面和不好,做出来的面筋口感就不好。

  不大一会儿功夫,面就醒好了,用擀面杖擀薄后再绷扯在自制的“撇子”上,就能入锅蒸了。凑好火、添好水,过上20分钟,热气腾腾的面筋就做好了。

  多年来。宋润军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靠着对“手工制作”的这份坚持,把面筋这道传统美食送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自己也过上了富裕的小日子。

  宋润军告诉记者,他要把面筋的传统制作手艺传承下去,让后辈们都能吃到以前老人们传承下来的东西。

  记者 许大凯

文章来源:中国张掖网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