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黎明
挨家挨户摸底严把进退关口
精准扶贫,如同一场与贫困做斗争的持久战。在这场战争中,坚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是重要的制胜环节。“谁家穷?为啥那么穷?这两个问题搞不清,精准扶贫怎么开展?然而,找真贫,找贫因,也并非一日之功。为此,去年白银全市开展了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组织力量围绕对象精准,集中开展调查摸底。30名市级领导干部调研贫困村60个,走访贫困户340户,市县乡干部对全市295个贫困村、6.65万贫困户调研实现全覆盖,摸清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落后、产业支撑能力弱和贫困户因学、因病、因灾、因婚、缺劳动力、缺技术等致贫原因,掌握了精准扶贫的详细资料。
全市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12345”贫困户认定识别程序,确保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识别认定精准,形成“谁采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的层层把关机制。全市现有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专职工作人员863人,其中市级20人、县级95人、乡村748人。自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按期完成了6.65万户28.59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为省上“1+17”和白银市“1+18”精准扶贫方案的落地见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建档立卡,需要严格审核把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督办,各县区党委、政府反复核查,对不符合条件进入建档立卡的人员全部进行了剔除处理,对符合条件、没有按照程序进入的,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重新评议公示,把真正的贫困户和因学、因病、因灾返贫的农户及时纳入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要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可信,必须不断加大问责力度,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中出现的优亲厚友、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的乡村干部,被进行严肃问责。严格的问责制度,有力推动了建档立卡程序的公平公正,扶贫对象的准确可信。
如今,贫困人口的家底、致贫原因、如何帮扶、谁来帮扶等20余项信息已详细录入档案,全部汇集到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内,鼠标一点,每个贫困户的信息一目了然。
“当地政府是如何统筹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的?”“驻村工作队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如何录入的?”“政府是如何想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贫困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得到了切实的改善?”这是3月31日,全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白银观摩团来到了白银想要了解的内容中的几个问题……
有的观摩干部在询问农民:“家里种有几亩地?”“今年的收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享受低保?”,有的干部拿起手机扫描贫困户的“三本账”二维码,这是在靖远县刘川镇金川村、东湾镇杨柳村,观摩团成员们和村民们沟通画面中的几个情景……
“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帮助老百姓量身打造项目产业来扶贫的思路值得借鉴。”“甘肃白银地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艰苦,但这里的政府和人民能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因户施策、创新发展。”这是在两个村的村委会,观摩团的成员面对着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交流观摩感触时的几句话……
那一天,观摩团的到来让寂静的村子比往日热闹了许多。
那一天,观摩团找到了他们来时想要知道的问题答案。
细分贫困类型因人因地施策
脱贫没脱贫,关键看实效。就拿靖远县刘川镇来讲,该镇是典型的移民乡镇。2015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1563户6853人,贫困发生率22.04%。金川村是刘川镇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7户3648人,2015年初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933人,贫困发生率25.58%。
各种各样的扶贫政策,落实起来还要考虑水土服不服,符合不符合实际。金川村就根据村内实际情况确定了“521”产业发展模式(即引导每个贫困户种植5亩蔬菜+养20只羊+1人务工),落实财政专项资金19.6万元,给予种植洋葱的120户贫困户每亩500元补助,引进成磊农贸公司投资960万元建设气调库1座,用以降低蔬菜种植风险。村里还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甘肃鸿信牧业有限公司、甘肃永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发展养殖农户45家,有效促进了全村养殖业发展;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引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扶贫还要扶观念、扶能力。为了提高贫困户的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金川村开展了不同类别的培训。比如说,关于就业技能、劳务品牌、陇原巧手、创业就业等实用技能的9场次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46人次。该村还组织向刘川工业园的凯斯、恒大等公司订单输转贫困劳动力24人,落实“两后生”雨露计划补助29人。在金融支持和社会保障方面,村里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75万元,落实“三项”惠农贷款340万元,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规模21.5万元,向贫困户借款16.5万元。并且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共发放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资金71.4万元,有力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
有人就问了,“扶贫就只是扶贫困户吗?村子里的那些路也得‘扶扶贫’吧!”的确,精准扶贫当然不能忘了村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共整合发改、交运、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1769万元,硬化村社主干道路12公里,衬砌渠道7.2公里,实施自来水入户184户,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1户,修建垃圾收集池6座,改造卫生厕所176户,改造低压电网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修复防洪坝2处,有效改善了村内的基础设施硬件。在社会事业上,新建小学教学楼1栋、附设幼儿园1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文化广场各1处。
一年来,金川村发生了五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群众收入增长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40元,比2014年增长22%;二是富民产业初具规模了。全村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2016年预计达到4000亩,形成了“一村一业”的格局;三是公共服务提升了。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了群众教育卫生、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需求,实现了便利化、均等化;四是群众致富信心增强了。通过产业培育、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明显增强;五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了。村里初步形成了村容整洁、院落干净、道路畅通、生态美化的人居环境。
优化扶贫思路发挥产业效能
精准扶贫的号角吹遍了白银的村村落落。金山村的“扶贫战”只是其中的一场小战役而已。再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湾镇的杨柳村。东湾镇地处靖远县东北部,总面积229.3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辖9个村、1.1万户、4.5万人。2015年,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7户、4303人,贫困发生率11.13%。杨柳村位于东湾镇南部山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100亩,其中水地2000亩、旱地1100亩,共辖3个村民小组、519户、2251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5年,杨柳村计划脱贫25户109人。该村为了打赢这场扶贫战,围绕“兴产业、强基础,抓培训、增收入,惠民生、奔小康”的思路,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和农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帮扶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村上下忙了个不亦乐乎。目前,全村日光温室规模达到606座,年创收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700元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500元。由于加大了劳务输转力度,贫困群众收入得到了有效增加。组织引导贫困户与村内砖瓦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带动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年输转劳务500人,其中贫困人口54人,实现劳务收入750万元。去年通过劳务输转已实现10户36人脱贫。硬化村里道路10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新建村卫生室、幼儿园各1所,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这些都是去年杨柳村精准扶贫、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实实在在的成效。
到了这里,不妨再走进三合村的省级农业示范园看一看,一座座日光温室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如等待检阅的方阵般整齐划一。目前,这个园区内已建成日光温室6000余座,年蔬菜产量4800万公斤,产值达到9985万元。据了解,该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了100%,该园区生产的4个蔬菜品种获得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11个蔬菜品种取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这里的优质蔬菜远销北京、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国内十几个省市区,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等国。更重要的是,每年从这里获得蔬菜种植培训的贫困户达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