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贷款做“加法”扶持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近日,记者从兰州市工信委了解到,2016年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小微企业信用融资贷款风险补偿金,存入合作银行保证金账户,银行按照存入保证金1比10比例放大贷款规模,为小微企业提供单笔20至100万元、且贷款年利率按同期国家基准利率上浮最高不超过30%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全年为小微企业协调贷款2亿元,着力扶持一批有科技含量、成长性好、有发展前途、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小微企业。(详见《兰州日报》4月8日一版)
这些年来,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小微企业带有明显的草根经济特征,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青春期的尴尬”:迅速长大,却因压力而挣扎。虽然对于许多小微企业来讲,通过贷款来保证资金周转、缓解经济压力和扩大经营规模是最直接的方式,然而,以前银行的贷款需要固定财产作为抵押、审批准入门槛高、放贷条件苛刻,这限制了一部分小微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因此,通过放大贷款规模,简化贷款程序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稳定就业,更重要的是能稳定内需和稳定信心。
此次市财政做出全年为小微企业协调贷款2亿元的决定,的确值得点赞。但是,这笔资金究竟如何分配,还需有关方面慎重考虑。一般来说,这笔资金会通过企业申请的形式进行配置,政府起主导作用。在众多的企业申请扶持资金时,有关方面最终将资金配置给谁,这里面需要形成透明的机制,做到机会平等。除此之外,在分配资金时,还应将最具发展前景、最急需资金的企业挑选出来,这也需要主导方能获得企业的充分信息,产生有效的甄别能力,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效率优先。
同时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贷款方面做好“加法”,另一方面还要在税收上做好“减法”。越是在小微企业发展困难时期,就越要全面梳理各项扶持政策给它们送去丝丝温暖,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在加大贷款规模的同时还要加强减税和减费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化解压力,真正走出困境。同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其实也是变相帮扶小微企业。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44%的小微企业法人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小微企业曾因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针对此,政府职能部门要扮演“星级保姆”的角色,改变服务观念,提高办事效率,与所有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险滩。
从眼前看,小微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一招”;从长远看,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兰州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招”。通过鼓励创业,势将带动兰州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因此,放大贷款规模这一举措绝对是在政策上对于小微企业的最直接而且最必要的扶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政策,进一步焕发改革活力,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让小微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土壤上生根发牙,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