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花甲老人兰州买房记

2016-04-11 08:30:1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老赵买房记

  一套1980年代、面积5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要价40万元。

  在兰州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于花甲之年的老赵来说,既是一份生活的需求,也是一种精神的归属。但买房这件事儿,说起来不易,做起来更难。

  失望

  3月4日,星期五,2016年第一场能见度极低的沙尘天气侵袭兰州,整座城市被笼罩在一片昏黄阴冷之下,压抑得全然没了一丝早春的气息。

  老赵的心情比窗外的天气还要糟糕。他已经打了整整一个下午的电话,嗓子都有些发干了,却一无所获。从下午2时30分开始,他将春节期间收藏的15套首选房源的电话挨个打了一遍,为了方便周末和女儿女婿一起看房,他在打电话之前甚至按照房源的大概位置划分了几条看房路线。谁知一圈电话打下来,竟然没有一套房子符合老赵心中的预期。

  “你看看,这些房子的真实情况和网上说的相差了多少!这不是骗人嘛,现在的网络可真不靠谱!这样的房子还看什么看!”老赵气呼呼地拍着桌子,失望的眼神翻过老花镜的上沿,透露出些许无能为力的尴尬。

  老赵是来兰州买房子的。

  为此,春节前刚刚退休的老赵整个春节都趴在电脑上,不顾腰酸背疼,一门心思地看网上发布的二手房信息。看了大概有几百套房子,老赵最终挑选了15套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面积、楼层、价格都比较中意的房子,收藏在电脑桌面上,作为首选房源。因为担心这些“性价比超高”的房子被别人提前买走,老赵又收藏了二十几套满意度稍微差一点的房子作为备选房源。

  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老赵对买房这件事儿充满了信心。他在来兰州的行李里,甚至收拾了不少冬天的衣服:“反正老家已经不穿冬衣了,今年冬天就在兰州了,不如早点收拾过来,房子买好了就可以先放进去,免得搬家的时候太啰嗦。”

  在老赵的计划中,买房这件大事儿,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看完所有的备选房源,选择其中最满意的一套;签订购买合同,付款,办理各项相关手续;清理卫生,购买家具,然后搬进去。因为早已打好主意买二手房,老赵的计划中甚至连装修这个重要步骤都省略了。

  然而现实显然让老赵措手不及。仅仅是通过电话了解,他收藏的那15套“物美价廉”的备选房源,要么没有产权,要么手续不全,要么年代太久,要么实际地理位置与网上发布的位置信息出入太大。其中有一套让老赵非常满意的精装房,在接通中介经纪人的电话之后,对方竟然告诉他:“那套房子房源信息是真的,但是那个图片是假的。当时房子里还有租户,人家不让拍照,房主说让我自己找几张差不多的照片,我就随便上传了几张。那个房子我去过,装修的样式比较老,但是东西质量都很不错……”经纪人说了一大堆,又是解释又是推荐,后面的话老赵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爸,你也别生气,其实也不全是网上信息不实的问题,关键还是你的钱太少了,你就那么点儿钱,还一心想买个好房子,怎么可能啊?要不你把对房子的预期和要求再降一降,换个档次低点的看看,说不定会有合适的。”担心老头儿着急上火,女儿好心安慰,没想到一句话刚好戳到老赵的软肋。

  女儿口中的“那么点儿钱”一共50万,那是老赵工作了一辈子的所有积蓄。

  老赵在白龙江林管局下属的迭部林业局工作。从15岁招工,到60岁退休,老赵工作了整整45年,工资从最初的每个月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一直涨到几百元,几千元,农村出身的老赵一直对自己的工作感恩不已,尽职尽责。几十年来,他的工资除了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开销外,就用来赡养老家的父母和供自己的3个孩子上学。除此之外,老赵和老伴没穿过一件贵衣服,没出过一次远门,甚至连比较贵的牛羊肉,也只是在逢年过节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才会买一点。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积蓄,到退休时竟然无法为老赵换来一套期望中可以养老的房子。这样的事实,对于刚刚退休的老赵来说,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失算

  其实,老赵原本并没有在兰州买房的打算。2012年,受惠于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老赵连买房带装修,花了7万多元就在工作所在地住进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楼房。对于一辈子都窝在棚户区木板房里的老赵来说,这套小面积的楼房已经足够安居乐业了。

  在兰州买房的念头是从2014年开始萌发的。那一年6月,老赵被查出输尿管结石,只是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石头,当地医院却束手无策,从出现痛感到奔波500多公里被送到兰大二院就医,老赵硬生生挨了十几个小时的疼。那一次,老赵感觉自己的骨头都要被疼碎了。在兰大二院做了碎石手术后,老赵回家休养,一个月后又返回兰州取支架、复查,好一番折腾。

  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被击碎的石块没有顺利排出体外,仅仅在3个月后,老赵的结石再次复发,又是一番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痛苦经历。两场病生下来,老赵第一次开始对自己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环境产生了动摇。

  2015年春节,小女儿带着新婚的丈夫回家过年,到了正月初六该返程的日子,县城里的汽车站却还是和过去的几十年一样关门歇业。因为地偏人少,县城汽车站里原本就不多的几趟班车基本上都属于私人运营,每年临近春节就停运了,正月初七不过不会发车。女儿女婿就在邻县工作,不足200公里的路程,因为没有班车耽搁了两天,结果女婿人还没有回到单位,就已经被全县通报批评。

  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老赵把买房计划提上日程:“医疗条件太差,交通又不方便,实在不适合老年人居住。人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好说,老了就不行,头疼脑热就不说了,万一哪天我和老伴有个急病,都来不及送出沟来。而且孩子们也不方便,过年的时候进不去,出不来。在兰州买套房,守着二姑娘,医疗条件有保障,老大和老三来去也方便些。”

  一旦决定了买房,老赵就立刻付诸行动,退休手续一办完就兴冲冲来到兰州看房,没想到刚来第二天,他的热情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其实老赵在20年前曾有机会在兰州买房。大约是1996年前后,单位在雁滩工业城集资建房,9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要交4万7千元左右的房款。老赵是为数不多的有资格但是最终却放弃购房的人之一。20年过去,当年还是偏僻荒凉的雁滩,如今早已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近几年雁滩工业城的房子拆迁,当初不足5万元买的房子,拆迁补偿款已高达150万元左右,翻了30倍。

  “当初没买那个房子是有很多顾虑,一来当时每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钱,我一个人的收入一家五口要吃饭穿衣,3个孩子要上学,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也都需要花钱,确实是经济紧张;二来当时也真的没看上雁滩那个地方,觉得太偏僻,谁知道就20年的工夫,发展得这么快。”对于当年放弃购房机会的决定,老赵嘴上虽然不说后悔,却一个劲儿地给自己找理由解释。

  “其实就是失算了,当时没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想到后来房价会这么疯狂离谱,要是早知道20年后雁滩的房子会这么值钱,当时一家人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肯定会买下来的。”老赵的女儿快人快语,一句话说得老赵立刻闷声不语。

  失落

  3月12日,星期六,老赵又喊女儿一起去看房。在和中介的经纪人打了一周的交道后,老赵不再对他们抱有基本的信任,转而去看个人发布在网上的房源信息。

  “爸,黄河市场那片儿现在都是新开发的高档小区了,这个房子具体在哪啊?”

  “不知道。”

  “有产权吗?”

  “不知道。”

  “朝向?结构?楼层?”

  “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你看什么房啊!你就不能在电话里问清楚再来吗?”

  “网上的信息就只有面积和价格。我再没问,问来问去就又不用看了,我们先去看看再说嘛。”显然,在之前收藏的首选房源和备选房源全部被淘汰,后来看过的房子又无一成功之后,老赵对买房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底气,他开始寄希望于收获未知的惊喜。

  惊喜理所当然地没有发生,这套网络显示地址为黄河市场的房子,其实是在洄水湾。小区位置偏僻,一路走进去都看不到一个可以买菜的地方;物业管理松散,楼道和电梯里贴满了各种通下水、办假证的小广告;房子朝向结构欠佳,所有房间窗户都朝北,一年到头见不到太阳,客厅的四面墙壁上都开了门,甚至找不到一片完整的电视墙。但就是这样一套8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房主要价58万元。

  “爸,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回家的路上,已经疲于看房的女儿开始做老赵的思想工作:“看了这么多房子,我们现在的钱要买一套你预期中的房子显然不可能,必须要放弃一些条件。地理位置要离主干道近一些,离我近一些,这样方便你们出行,也方便我们照顾你;没有电梯的房子楼层不能太高。综合权衡一下,能放弃的就只有面积了。你想买个大一点的房子,无非是想着我们姊妹3个都来了能宽敞一点,但实际上一年当中我们一家人全部聚齐的能有几天呢,大部分时间还是你和我妈两个人在住,实在不行就买个60平方米左右的吧。”

  老赵沉默不语,缓慢的脚步传递着失落的情绪。

  3月13日晚上,对买房已颇感无望的老赵没有继续趴在电脑上找房源,而是躺在沙发上看新闻频道关于两会的报道。看到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关于营改增的回应,老赵兴奋得拍着大腿一跃而起:“看,看,二手房交易又要交增值税了,从5月1日起就要实行。也就是说从现在到5月1日的这一个半月,卖房是最划算的,营业税也免了,增值税也没有。这个消息一出来,肯定有很多卖房的人要急着出手房子,说不定房源房价都会有变化的。”老赵高扬的声音里又重新充满了对买房的热情。

  4月3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距离二手房交易营改增的消息发布已经过去了整整20天,距离政策全面实施的日子也只剩下20多天了,老赵还是天天趴在电脑上,在网络上的房源信息中寻寻觅觅……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赵莉 实习生 张爱菲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