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昨日祭扫小高峰
两大墓区留下15吨垃圾
墓区工作人员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文明祭扫,从带走垃圾开始
墓区堆积大量垃圾 本版图片均由西部商报记者 金奉乾摄
中国甘肃网3月21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金奉乾)3月20日,兰州市迎来清明祭扫小高峰,兰州市8万余人次前往各大墓区扫墓祭祀,仅兰州市殡仪馆和市属5家公墓区接待祭扫市民32000人次。记者实地走访各大墓区发现,尽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献花栽树等生态祭扫,但遗憾的是,还有不少市民在墓区烧纸焚香、乱丢垃圾,仅兰州市天桥公墓和韩家坪公墓的垃圾量就达到了15吨,这不仅给墓区的环境抹黑,也着实累坏了墓区管理员。
相比3月19日而言,3月20日前往各大墓区祭扫的人数明显增多。上午8时许,西部商报记者在解放门公交车站附近看到,路上手捧鲜花的市民随处可见,他们有的乘出租车和公交车前往墓区,有的选择了步行。
3月20日,4000多市民上山祭扫,韩家坪公墓区迎来了清明祭扫的首个小高峰。韩家坪公墓区是创建于1953年的老公墓,占地1700余亩,已埋葬15万棺,95%以上属土坟。在墓区管理部门、公安等多部门努力下,通往墓区的道路变畅通了,专门从事土坟添土的人变少了,献花、栽树等绿色祭扫蔚然成风。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是有一些上坟祭祀的市民在墓碑前焚香烧纸,与此同时,一些市民在祭扫完毕后,还将废纸、塑料袋、果皮、酒瓶、饮料瓶等垃圾乱扔一地。这些人离开后,墓区的管理人员来清理垃圾,土坟区的垃圾根本无法用笤帚扫,必须用手捡,耗时又辛苦。
“累得我连腰都直不起来,用手捡出垃圾后,再转到垃圾集中点,然后由垃圾清运车运走。今天上午就清理了两车垃圾。”韩家坪公墓区的一管理人员说。“尽管我们在积极宣传‘减污染、防火患’,但还是有一部分市民没有环保意识,从不主动清理自己祭祀留下的垃圾,给墓区的环境卫生抹黑。”据兰州市七里河区民政局副局长、区殡葬管理所所长马小鸿介绍,3月20日韩家坪公墓区的垃圾量多达4吨。在天桥公墓,记者同样发现很多管理人员拿着笤帚和簸箕,忙着清理垃圾。据了解,3月20日,天桥公墓共清理垃圾11吨。
同时,墓区工作人员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墓区环境卫生需要大家爱护,请市民在祭扫结束后及时将祭祀垃圾带出墓地投放到墓区主干道的集中垃圾箱。
编后:让文明扫墓蔚然成风
清明扫墓,本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慎终追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文明扫墓既可以使我们在清明祭扫中形成环保节俭、与时俱进的新风尚,也可以使我们在良好的祭扫氛围中形成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节日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反之,不文明祭扫不仅为我们的环境平添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墓地清洁员苦不堪言,还增加了火灾隐患。
清明在我们的古语解释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一解释既揭示了万物成长的规律,也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如何让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更好享受清明节的“清明”意境,需要公众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是需要国人从自身做起,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的祭扫习惯,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文明生态的祭扫理念,为社会平添美德、为逝去的亲人带来安宁;二是需要社会媒体营造一种文明扫墓的氛围,使大家形成共识,主动践行,让不文明的祭扫行为羞于现身;三是需要政府积极引导规范,针对不文明的祭扫行为,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让文明祭扫有章可循。
总之,想要清明节“清明”起来,就要让清明“文明扫墓”蔚然成风,这既是我们的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尊敬与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