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甘南玛曲发挥优势精准发力 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2016-03-16 10:59:28 来源:中国甘南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玛曲发挥优势精准发力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为了早日实现小康梦,玛曲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主要财力、物力、人力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真正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和贫困人口精准管理等方面下苦功,求突破。

  如今,走进玛曲县城镇乡村,条条宽敞的马路连接村落,座座整齐的瓦房拔地而起,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

  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91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000人;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471元增加到2015年的7139元;贫困率由2010年的44.83%下降到2015年的2.4%,脱贫攻坚的成效逐步显现。

  组团帮扶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玛曲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高寒缺氧,是肺心病、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性疾病多发地。2015年底,按照“一对一”帮扶模式,省第二人民医院抽调精干力量开展“组团式”援藏,帮扶玛曲县医院加强医疗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开展诊疗服务,组织巡回医疗和业务培训,整体提升玛曲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短短2个多月时间,全体队员共接诊门诊病人1571人次,大小手术23台,查房及教学查房83次,处理疑难危重患者28人次。同时,援藏医疗队充分发挥行业和部门优势,联合县医院骨干力量组成巡回医疗队,分赴全县7乡1镇1场,逐户了解情况、采集信息,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按户分类建立了扶贫电子信息档案,将家庭状况、新农合参保、病因病情、日常用药及医疗费用报销等归档,实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员“数据库”,为对症下药施救、精准施策脱贫奠定了扎实基础,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医疗保健在家庭”的服务目标。面对中高级医技人员缺乏,教学科研与信息化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的玛曲县人民医院,省二院医疗队在积极探索“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的“组团式”援藏新模式中,通过导师制、带教制等方式,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真正为玛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只有选派了‘专业技术+传授技术’的优秀专家、骨干参与进来,‘组团式’援建的效果才能快速显现。”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感慨地说。

  金融扶贫增添牧村发展活力

  长期以来,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是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也一直是玛曲县发展牧业生产、提高牧民收入面临的一道“坎”,是推进脱贫摘帽的突出瓶颈。近年来,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撬动、金融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玛曲县依托双联惠农贷款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确立了“政府主导、产业支撑、能人带动、信贷跟进、多元扶持”工作思路,对有能力使用扶贫贷款脱贫致富的牧户,将贷款发放给牧户自主使用,对脱贫基础差、缺少技能、还贷风险大的贫困牧户,采取“依托合作社、带动脱贫”的方式,将贷款发放到合作社,每个贫困户获得5000至9000元的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既解决了贫困户有钱不增效的困扰,也较好地防范了信贷风险。全县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78户2890万元、双联惠农贷款3.18亿元。

  民心党建筑牢基层坚强堡垒

  玛曲县将“民心党建先锋工程”作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精准扶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任务,夯实基础,取得了实效。将改善民生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途径,开展走访“三老”人员、先进模范、宗教界人士、社会重点管控人员和困难群体“五必访”活动。抽调双联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到全县42个村,开展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困难问题排调查,对排摸上报的170多件问题,归纳梳理112项在乡村两级实施,总投资达76084万元,项目涵盖生态畜牧业、牧村水、电、路、通信等各个领域。全面落实养老、医疗、城乡低保等民生提标扩面政策,2015年度,发放牧村低保1940.72万元、困难群众生活补助273万元、救灾资金47.64万元,落实牧村养老金450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8000户,发放便携式直播数字电视接收设备4530套;公立医院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为1.8万名患者报销医疗费用900多万元。开展肝炎、包虫病、结核病普查7292例,为4.55万名干部群众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性补助资金213万元,受益群众3184人。大力开展联寺联僧、和谐寺庙创建行动,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和惠寺利僧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年来,先后投资7700余万元,实施了11座寺院水电路改造等项目,全面改善了寺院基础设施及僧人居住环境;落实184万元,用于重点寺院的维修补助;投资250万元,新建了11座寺院“四位一体”活动室;为符合条件的1468名僧人每年落实生活补助267.7万元,每人每年享受各类财政性社会保障金达2800元。县财政落实乡镇干部生活补助、村组干部报酬438万元,目前村组干部报酬分别达1.2万元和0.4万元,并实行逐年增长机制;疏通基层党员干部意愿表达渠道,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意见征求箱”,并在乡镇岗位监督台开设了群众意见栏。将“四项教育”纳入全县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流动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党员“冬训”等平台,客座讲师深入乡村开展集中宣讲活动30场次,8000多名党员群众聆听了宣讲;邀请老党员回顾藏区新旧社会发展、揭批达赖分裂集团本质,坚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了宗旨意识和政策法治水平。

  生态畜牧开辟特色产业路径

  玛曲把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渠道,大胆探索传统畜牧业向绿色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模式和途径,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558家,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达7.9亿元,流转草场面积623万亩,涉及牧户4215户。2011年以来,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每年落实奖补资金8010万元,落实了对所有承包草场禁牧、休牧及减畜计划的补助,引导牧民群众自觉执行减畜计划,自觉保护草原资源,生态和谐发展。通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牦牛、藏羊提纯复壮及草地生态保护,现代草原牧养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和技术示范,积极推行羊12月龄出栏,牦牛30月龄出栏饲养技术,进一步优化了牧民畜群结构,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减少了牲畜数量,缓解了日益加剧的草畜矛盾,对遏制天然草原退化、推行草畜平衡、优化畜群结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00.95万头(只),各项指标逐年提高。开展牧民群众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消除“惜售粗养”思想、“数量财富”观念,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原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大胆探索“合作社总社+联社+联户牧场+企业”的发展模式,支持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牦牛、藏羊产业,支持昌翔、天玛、雪原等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完成了牛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实现了电商扶贫零的突破,拓宽了牧民增收渠道。畜牧业正告别小而散的传统模式,大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模式迈进。特色产业的发展,让贫困牧民致富的信心足了,腰间的钱袋子鼓了。

  玛曲县各族儿女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攀登着更为险峻的高度,奋力创造着精准扶贫征程上的新奇迹。

文章来源:中国甘南网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