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西市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常态
中国甘肃网3月1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杨世智)“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主动适应和引领“三农”发展新常态,不断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力改善,农村各项改革深入开展,全市进入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定西市坚持将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产量从“十一五”末的120万吨增加到162万吨,连续5年稳定增长,实现了“八连丰”。坚持将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十一五”末的2702元增加到5854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高原夏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安定、陇西分别创建成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扶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定西市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其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50%提高到80%,解决了1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综合改造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村公路66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通渭、临洮、漳县提前实现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11万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14万人。
五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4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三苦”精神为动力,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帮扶、产业带动、具有定西特色的精准脱贫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