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甘肃:耍社火 闹元宵

2016-02-23 07:54:5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亚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耍社火 闹元宵

  中国甘肃网2月2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高宏梅)2月22日上午,第十四届兰州春节文化庙会之元宵节社火表演先后在兰州市金城关文化广场和水车博览园举行,近千名市民拽着年味的“尾巴”听着太平鼓锣鼓喧天,看着高跷凌空秀舞,感受着舞龙、舞狮的威风,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中欢度元宵佳节。

  太平鼓敲起来,欢快的步伐舞起来!当日上午11时,兰州市金城关文化广场就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观看演出的人们坐的坐站的站,楼梯上,平台上,只要能驻足的地方都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无论男女老少,手机、相机,“咔咔”的摁个不停,希望能把眼前的画面定格下来。来自皋兰的太平鼓队鼓手敲得铿锵有力,步伐阳刚欢快,现场一片欢腾。随后,来自永登苦水的高高跷一出场人们就惊呼起来,“我的妈呀,这么高,有三四米了吧,这些人真了不得!”没错,高高跷的高度就是4米!说话间,演员淡定自如步履平稳行走起来,不时挥动着水袖,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观看的人们捏着一把汗,真可谓是“步步惊心”啊!瞧,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3个多小时的表演,舞龙、舞狮,市民看的有滋有味,演员演的生龙活虎,直到12点半结束时,市民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永登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民俗社火队走进武警兰州森林大队慰问演出,热情地群众为全体官兵献上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民俗表演,表达了警民一家亲,共建连城美丽家园的美好心愿。首席记者桑杰才让通讯员迟永赛摄

  定西

  昨日,定西市通渭县自发组织了多场民间传统节目表演,喜迎猴年元宵节。踩高跷、敲大鼓、扭秧歌、舞龙狮、舞旱船……让观看群众欢天喜地、喝彩不断。和往年相比,今年该县街头的烟花摊位比往年少。“让孩子接受传统的东西,看看踩高跷比放烟花好。”带孙子看高跷的王大爷对记者说。晚报记者牛小亚摄

  皋兰

  2月22日,由皋兰县7个乡镇组成的社火队,在皋兰县主要城镇街道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为群众奉上了一桌“民俗文化”大餐,让百姓过足节日瘾。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不仅是皋兰县春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也是皋兰县的文化品牌。太平鼓、扭秧歌、舞狮子、腰鼓、划花船……一个个节目各展绝活。

  首席记者 桑杰才让 通讯员 王晶

  猜灯谜

  这条谜语怎么猜啊?好像是这个答案!”2月21日下午,榆中县迎元宵有奖猜谜活动,为老百姓添上一份欢乐与喜庆。当天,数千名居民热情参与猜谜活动,1000条谜语在一个小时左右就都被猜中了。通讯员 郭云莲 记者 彭维国文/图

  2月22日,雁南街道张苏滩社区举办了“迎元宵佳节猜灯谜”活动,张苏滩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近千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谜语。记者 赵雨欣 通讯员张乐天严文嘉

  2月22日,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后街社区举办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主题活动。记者 滕效宏

  ●猜灯谜、表演节日、送汤圆……2月22日下午,西固区先锋路街道幸福社区联合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喜迎元宵节的到来。记者 滕效宏

  ●2月22日,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前街社区为辖区内的“三无”老人送去了汤圆和牛奶。记者 滕效宏

  ●2月22日上午,西固区先锋路街道文化社区携同“守护天使”志愿者团队来到辖区弱势群体家中,给他们送上了充满爱心的节日汤圆,陪老人唠嗑、聊家常。记者 滕效宏

  ●2月22日中街子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计划生育协会成员、网格楼院长、单亲妈妈、辖区老党员及育龄妇女等共40余人在社区开展了以“友谊一家亲、团圆闹元宵”为主题的元宵节活动。记者 苏晓

  ●2月22日,皋兰路街道郑家台社区开展了“爱心汤圆送温暖”活动,为辖区的5位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的问候和工作人员自制的汤圆。

  记者 赵雨欣 通讯员 张乐天 严文嘉

  ●为了让大家吃得健康放心。2月22日,城关食药稽查局在元宵节当天对辖区内元宵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进行了专项检查。执法人员分别来到受市民青睐的张掖路甜食点和位于草场街的马国礼甜食店,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总体状况良好。记者 杜志超

  购元宵

  2月22日是元宵佳节,除了手工元宵受追捧外,汤圆作为传统习俗中必备的食物,在各大超市也出现热销场面。当天下午,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的汤圆不仅有传统黑芝麻、花生口味,各种水果、鲜花口味也是应有尽有,价格亲民,一袋都在10元左右,各超市还有不同的买赠活动。记者 王星明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杨亚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