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月季王”带领乡亲脱贫记
记者 王朝霞
正月里,位于甘谷县渭河南岸住宅小区的一户人家,窗明几净,盆花盛放,金黄灿烂的马蒂莲、鲜红欲滴的仙客来、冰晶玉洁的水仙,更有那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月季花。“瞧这株‘流星雨’月季花,紫色花瓣上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斑点和勾边,造型奇特,1株市场价二三百元。”户主姚天基向记者介绍。
现年62岁的姚天基从1968年栽培月季,多年来引进上千种月季品种,搜寻西北地区野生蔷薇品种,筛选保留680余种抗寒耐冻、花香色美的月季,自育出26种新品种。他自主培育的“冀城和平”“红双喜”“大紫光”“红和平”“彩云”等品种荣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金6银7铜共14枚奖牌,近年来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国际花卉博览会上也屡获奖项,他创办的甘谷实验月季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月季基因库,姚天基也因此被誉为西北“月季王”。
记者在姚天基的实验月季园里看到,大多花木在休眠期,温暖如春的塑料拱棚里,垄土上绿盈盈一片,是扦插月季苗,约两星期可上市。看似普通的花木,却“藏龙卧虎”,据介绍,这里有明清时盛行的“绿鸽”“紫袍玉带”名贵月季品种,有根粗如盘的百年月季“梅红”原种,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给上海植物园的“黄和平”月季品种引进于此。姚天基说,有一年他嫁接的月季树高达6米,上面有20多种月季,挂满了红、紫、黄等各色月季花,吸引了当地群众围观。
花卉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机械化翻耕土地之外,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劳作。姚天基无偿给贫困户传授育苗、插苗、剪枝等技术,令家村村民牛小敏在姚天基技术支持下,从栽植五六株月季起家,如今种植基地达30亩,年生产30多万株月季花苗,培育月季品种200多个。问及种月季的收入,牛小敏指着自家二层楼房说:“以前住着两三间土坯房,这新楼房是种月季换来的。”不少像牛小敏一样的贫困户变成了年纯收入十几万元的富裕户。
姚天基在月季园进行“劳务脱贫”,吸收贫困户来园就业,每年务工的农民约二三百人,月收入最少1000多元,多者达两三千元。由于姚庄村距离县城近,许多贫困山区的中老年人、农家妇女来此租房陪伴孩子上初、高中,也在姚天基的月季园里打工,谢家湾乡阳屲村村民丁玲彩,陪两个孩子上初中,她常年在月季园锄草,月收入1000元,她说已足够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费了。
姚天基带动了甘谷县渭河沿岸的月季花卉产业,从朱圉到渭水峪一带,兴起6000多亩的月季花基地和几十个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花卉苗木繁育的农户上万人,年产值上亿元。甘谷县由此也成了西北有名的花卉绿化苗木集散地,带动上千户农户从事花卉苗木贩运,“装一卡车花卉苗木,能挣运输费4万多元。”王家山村村民王旭来说。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社会越来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姚天基抢抓机遇,带动全县花卉苗木产品热销全国各地。由于姚天基培育的月季和林木品种能耐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且品质优良、无病虫害,远销到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气候严酷的新疆喀什等地。并通过新疆农五师园艺公司每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万余株精品月季苗木。
“花有灵性,是大自然的精华。花是文明和友谊的使者。”姚天基深有感触地说,当他走在兰州黄河边及西北地区,看到花红树绿,有从甘谷引进的月季和绿化灌木,他心里特别高兴。他说,自己培育月季40余年来,花卉产品从不打广告,都是老客户们口口相传,以花会友,传播友谊,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有他几十年的客户,也变成了几十年的朋友。
姚天基的儿子姚然从天水师范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专门从事月季产业,结合所学专业提升花卉产业,对当地乡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绿化规划设计,搭配筛选花卉树木品种,以及引种、栽培、管护等后续管理,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他还引进“互联网+”的营销理念,扩大了甘谷月季对外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