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正文
投稿

金融“活水”润“三农”——庆阳宁县金融扶贫助农增收侧记

2016-02-15 09:59:5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行进陇原-三农故事

  原标题:金融“活水”润“三农”——宁县金融扶贫助农增收侧记

  通讯员 曹康

  “通过政府补贴的3万元危房改造款,我家盖起了新房,利用村里金融扶贫资金合作社的5万元贷款,还栽植了3亩苹果树、2亩核桃树。明年,我打算养些牛和羊,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宁县中村镇邓家村村民邓宁刚说。

  对于邓家村来说,缺乏资金是脱贫急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宁县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大力推行“政府+合作社+银行+农户”模式,在全县267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入社社员29696人,注册资本9049万元。目前,宁县的第一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485万元,通过合作社现已全部投放到位。

  中村镇在扶贫工作中采用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方式,解决部分农民缺乏技术、管理经验、劳动力和资金的问题。同时,农民除了采用土地入股和协议入股的形式外,还可以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合作社中,入股农民不仅能在合作社务工,还可以得到利润分红。

  “我母亲长年卧病在床,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看病上学的花费都很高,而我一年8000元的收入根本不够家里的花销。如今有了精准扶贫贷款,我就可以栽植苹果树和养羊,收入好了,日子就好了。”邓家村村民邓文强说。

  刘家村位于中村镇西部,人口多,村情复杂,贫富差距大,是宁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由于地处各个村的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家村的商贸开始发展,如今刘家村已形成定期的集市,每月农历的3、6、9日周围的群众都会去刘家村赶集。

  “今年我贷了5万元无息贷款,利用咱们村的区位优势,准备开一家小商店,以后家里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刘家村村民刘小龙说。

  2015年,刘家村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以贫困户为主体,吸纳单位、农户169户,通过银行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贷款、财政专项补贴、社会捐助、扶贫互助资金、企业代股、赠股及社员入股等形式吸收股金40.7万元,争取发放扶贫贷款516万元,为贫困农户发放贴息贷款1至5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

  政平村位于陕甘两省四县交界处,境内交通便利,名胜古迹多,文化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村子。“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我们村的庙会都会吸引来自正宁、宁县、长武、彬县的几万人前来参观,那场面比小崆峒的庙会还热闹。”村民张生贵告诉笔者。

  中村镇党委书记杨峰说:“得益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政平村发展潜力巨大,但资金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难题。有了金融扶贫贷款,政平村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中村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为政平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宁县已将政平古镇建设纳入全县生态旅游建设的总规划,对政平村进行了科学规划,按照“一心、两轴、一片、一环、三水”的总体布局,计划投资7.2万元,建成古村、新村、北山、张氏书房、凝寿寺塔等七大风貌区,最终将政平古镇建设成为山清山秀、商贸发达、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人文旅游度假村。

  2015年,政平村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向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82户万元,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大发展农家乐等餐饮娱乐服务产业,让农民借地生财,增加了农民收入。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