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灵台什字:集市年味浓
称些瓜子糖果,割上十斤肉,打几块豆腐,挑副对联提个大红灯笼,再给孩子买上新衣带上炮仗……年年岁岁,无论风景如何变化,伴随着过年的这些“套路”永远都是相似的。
腊月二十四,天气晴好,逢双日开集的灵台县什字镇街道被挤得满满当当。开车的、骑摩托的、乘公交的、步行的,带着老人,领着娃娃,提着包包,背着褡褡,十里八乡的群众被新年的脚步催着,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来赶这灵台县最大的集。
早上十一点,鸿祥水产超市的杨老板开着小三轮把新鲜的蔬菜拉到了店门口,他一边招呼店员卸货,一边大声招呼,“掌柜的,腾货架”。绿油油的芹菜香菜韭菜被整齐的摆放好,西红柿香菇茄子蒜苗水灵灵的等待挑选,不大的店面内,几十种新鲜蔬菜,调和香料,肉蛋鱼虾海鲜水产,上百个品种,应有尽有。
老板娘陈小娟拿着大网子正给顾客抓鱼,鱼儿“嗖——”地跳了起来,溅起的水花惹得店里一阵笑声。“一进腊月门,结婚的、过满月的,过事的多,办年货的多,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开门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别看我家店小,货却是最全的”,陈小娟快人快语。
夫妻俩已经在镇上开了5年店,生意很红火。“你想问营业额?保密!”陈小娟麻利地压着计算器,还不忘幽默一把,“多了不嫌多,少了不嫌少,反正是一年比一年好”。
连着剃了三个头,胡师傅才歇了口气,得空和旁边摊上的朋友聊了几句。因着“正月不剃头”的习俗,腊月里,胡师傅一天能有十几个主顾。自打三年前换了电动推子,以耐心细心手艺好出名的胡师傅又多了个“快手”称号,“这电动的速度快、推的齐茬,还好操作,你看我一次拿5个推子,换着用”,胡师傅拉开工具袋,展示他的工具。
一把椅子,一个小火炉,一个脸盆架,用了十几年的篦刀布,梳子、剪刀,胡师傅的工具简单,透着古朴的味道,如同他的这门手艺。“我的顾客大都是老汉、娃娃,也有些老婆子剪头发,年轻人喜欢进理发店,我这里也没有条件给人烫头”,胡师傅说,“剃头,再刮胡子,得半小时左右,7块钱,娃娃看不上,手艺到我这儿就结束了”。
胡师傅在盆子里倒上热水给顾客洗头温胡子,白茫茫的水蒸气氤氲而上,从照相机镜头里看过去,老人脸上皱纹深刻,一双大手刚劲有力,剃刀在他手里快速移动,“噌噌——”地划过同样饱经风霜的脸庞。
“羊驾祥云辞旧岁猴衔瑞气贺新春”,春节前的什字镇大集,放眼过去满是一片红,卖烟花爆竹的、灯笼的、对联的和各种年货的,满满都是年味儿。人们大包小担地忙着往家提东西,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一幅红红火火、寓意美好的春联。人群中,一个穿着时髦的小伙子一边看《春联大全》,一边挥笔疾书,笔走龙蛇之间,一幅红地儿金字的春联已经挥就,引得不少人驻足围观。“写得好”、“这字有劲”不时有人发出赞叹。小伙子连忙谦虚地笑着说:“写得不好,就是爱写。”
这年轻人是什字镇李家庄村的曹军发,今年30岁的他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服装厂打工,利用回家过年的闲时,曹军发借来一张桌子,在集上写春联卖。一身韩版毛料西装的他,在什字镇显得很时髦。“像这样的年轻人字写这么好,不容易”,一旁卖对联的老王不吝赞美。“我写春联不为挣钱,就是个爱好。”曹军发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练习书法,现在满大街都是春联,但我还是觉得手写春联更有过年的氛围。
记者 刘亮 刘英娜 实习生 马乾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