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庆中国年的红色味道
年是一个总结和开始的时间点,在这整理、归零、崭新的机缘,你会不由地欣欣向荣起来;年给我们回报、享有的机会,对家人和社会充满使命感。每当说起年,油然起敬的是中国人对宇宙秘密给予的结构性解读与构架,顺利地解决了一切物质繁茂、伦理纲常总抓手和枢纽。年的生命里集结着不同的味道,万花筒般喜气洋洋的折射社会新风尚、新风貌,这其中有传统的回归也有现实的创新,有让我们欣喜的变化,也有失去的遗憾。
党风影响民风,清正享受年俗。不可否认我们常说过年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要向相关人员、客户拜年。十八大以来,这一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年的本来面貌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去功利化成为新常态。过节前各级党委、纪委都会以会议文件等形式上螺丝,纪律挺在节日前面。其实也让绝大多数人松了一口气,无论是领导还是被领导,大家都坦然面对,充分享受了年的红火和喜庆,不再为怎么送、收不收,请谁敬谁喝多少?而无谓的烦恼了。
民俗大礼包,越装越丰富,凝聚在从政府到百姓的大舞台上。从省市、县区,社区、街道共同推动着保障年的坚实温暖。为低保户、养老院、福利院送上慰问品,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多次分配完美体现、传达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流淌着、欢乐着、陶冶着人们的中国梦。文化团体从初一到十五,庙会像一位散花仙子般,将兰州装点得五彩缤纷;老百姓迎灶神、贴对联、剪窗花,传统习俗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熟悉的讲究。
单纯吃喝向精神追求转型。即便是那些物质紧缺年代,中国人依然没有亏待过对年的待遇。在物质与生存联系不再紧密之后,人们不再将年作为吃喝的由头,而是趁着休息的日子,与同学、朋友相聚,能够交流一下感情和经历。人们终于放开眼光,表现了生活富裕后的淡定。
多了粘上信息化时代的淡漠味,少了冒着热气香味的生活年味。应该看到,在中国走向世界时,传统习俗也被注入了西方味道,适不适合国人口味,有待商榷。年夜饭到酒店,甚或AA制成为新常态。渐渐少了投入感并香糯融融喜团圆的情形,团圆饭累在完成任务。小辈们只顾看手机、抢红包,与远方朋友、同学聊得火热,而忽视了长辈渴望交流的蠕蠕嘴唇、殷殷目光。在此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根基有其特殊性,由农耕文明衍生而来的年,是对家庭、家族抱团协作生存发展的粘合剂;圣诞狂欢夜,个性极度张扬恰佐证了西方文明起源海洋,唯个体强大才能生存的道理。故此中国家庭盲目效仿,只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