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1月25日讯 (通讯员 张彩霞)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着变输血为造血的思想,省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工作队员通过“传帮带教”,为临潭县医院分层分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技术精、业务强”的医疗人才,将医疗扶贫扶到根上,扶到心上。
听从组织召唤,不辱重要使命
实施援藏医疗人才,是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根本要求,援藏医疗人才,是推动临潭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进临潭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15年12月,省卫计委选派甘肃省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工作队赴临潭县开展帮扶工作,为临潭加强医疗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开展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组织开展巡回医疗和业务培训,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边祛病痛 一边“传帮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支援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期间,援藏利用培训、讲课、开展教学查房、领台手术、手把手带教等多种方式进行“传帮带”。工作中,专家们充分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帮助受援科室不断完善和规范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术后功能锻炼等各项诊疗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受援科室医护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帮助受援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救治水平的提高。
一组闪亮的数据里包含了无限付出和大爱,截至目前,转家组接诊内、外科病人396人次,会诊内科出诊3次,完成外科临床教学查房32次,内、儿科临床教学查房32次,护理查房7次,完成手术33台,并对术后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逐步完善护理相关制度;为76岁女性完成首例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椎体成形手术。建立了儿童及新生儿抢救病房,并已置全抢救设备,建立了关制度。对儿科医生进行小儿液体疗法、感染性休克、过敏性紫癜、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等带教,指导对新生儿吸痰、新生儿洗胃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收治儿科足月低体重儿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等病患14人次。
同时,专家们还积极帮助受援科室拓宽疾病的收治范围,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对于一些手术风险极高、技术难度极大的患者,如高龄患者等,通过各种病例讨论的形式制定详细、完善的治疗方案,不但安全的解除了高危患者病痛,还大大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受援科室医护人员通过一个个实际的病例,感受到专家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诊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心系临潭人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了使广大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就诊机会,为此专家们每一次坐诊都努力的多看病人,门诊量远远超过限号因而也经常不能按时下班,专家们毫无怨言,承担着每周一次的夜门诊。期间,他们带领受援科室医师共同接诊,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对疑难重症进行详尽的讲解。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夜间,只要有危重病人抢救,总是随叫随到,五位援藏专家用高尚的医德、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和我县广大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一名患儿晚8点来医院就诊,患儿病情较重,痰多不易咳出,呼吸明显困难,且脱水尿少,精神极差,儿科医生陈军辉以重症肺炎,小儿肠炎伴脱水收治入院。面对弱小的患儿和焦急万分的患儿家属,陈军辉医生立即对其给予补液,吸痰,呼吸支持,抗感染等治疗,患儿于入院第3日病情趋于平稳, 10天后治愈出院。患儿家属对陈军辉医生的医疗技术和他在救治患儿时所表现出的良好医德医风连连称赞,并为陈军辉医师献上了藏族同胞礼物——洁白的哈达。专家们在援藏工作中,秉承省人民医院“三个坚持”的办院理念,怀着满腔热情为临潭县群众做好医疗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帮助受援医院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藏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队伍。省人民医院医疗工作队的支援帮扶,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医院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职工积极性和创业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加强了人才培养,以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鲜活的数字,生动的案例,讲述着省人民医院援藏工作队医生的一幕幕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