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30多年来第一次回乡过冬 一位兰州游子的“突然发现”

2016-01-25 08:59: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30多年来第一次回乡过冬——

  一位兰州游子的“突然发现”

 首席记者 裴强 摄 制图/许天野

  编者的话:

  1月21日上午,兰州晨报编辑部来了一位六旬的阿姨,说是要投稿。阿姨名叫孙玲玲,从简短的聊天中得知,她生长在兰州,之后在上海工作生活30多年,今年是她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在兰州过冬。前一阵子,她从报纸上看到兰州因为在治污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成效获得联合国气候大会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感觉很振奋;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她把一些感想形诸文字。

  孙阿姨一看就是干练之人,虽说在上海生活30多年,依然不改西北人的爽朗。而这篇文章,读来生动自然,极具画面感。从中我们能看到兰州的巨变,更能体会到一位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爱。

  孙玲玲原文:

  50年前,我曾是兰州八中三(四)班的学生。在上海生活30多年,去年为照看年迈的母亲,在兰州待了几个月,直到现在。今年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兰州过冬,因而对兰州冬天之今昔有了很深的感触,于是有感而发,记起了那些琐细的小事……

  口罩

  多年未在兰州过冬。走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突然有了个重大发现!不是林立如织的大厦,也不是眼花缭乱的商铺,而是——兰州戴口罩的人比上海少!记得有次上海的雾霾,竟然令对面的楼房都消失了,就像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

  在我的印象里,兰州的冬季永远跟“冷”和“脏”联系在一起。城市里早晨黑烟弥漫,夜里灰尘打脸,除了要穿棉袄、棉裤、棉鞋,口罩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晚上,母亲都要洗一盆全家人的口罩,垫上白纸,烘在暖气片上。那时的口罩都是用白纱布做的,穿一根长绳,不用时就挂在胸前或掖在衣襟里。为了区分,每个人的口罩都绣上记号。每天早上戴上干爽、芳香的口罩去上学,到了下午,口罩的口鼻处成了污湿的“黑三角”,贴在脸上很是难受。

  兰州人管漂亮叫“姿势”。大街上随处可见时髦“姿势”的女人,穿呢子的,穿裘皮的,也戴着这样的“黑三角”。显得有点滑稽,但谁又能抵御人体哈气和污浊空气的化合物呢?

  而这个冬天,我突然发现,兰州人外出戴口罩的并不多,即使戴着也没有那种脏乎乎的“黑三角”了。

  毛巾

  从前的洗脸毛巾没有现在的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多是白色的,最好的莫过上海出的“414”彩条毛巾。每晚洗脸,毛巾上都会留下一个巴掌、两个巴掌的黑印。母亲总不忘喊一声:“洗脸别忘了擦鼻孔……”毛巾上又多了两个小黑圈。时间久了,懒惰的我们的白毛巾变成了黑褐色,而爸爸的毛巾总是洁白如新。

  原来爸爸的毛巾每次洗过脸,都仔细地用香皂搓洗。我看了心痒,就偷偷把爸爸的拿来用。被发觉后,爸爸就大度地说:“给你用吧!”于是,我的毛巾总是“常换常新”。开始,不明就里的母亲还夸我“爱劳动,讲卫生”,给弟弟做了榜样。被拆穿后,自然是一顿臭骂。在之后的许多年里,每每想到父亲传递毛巾的慈爱,我总会禁不住温暖地笑起来。

  而这个冬天,我突然发现,每天、每晚你无论用怎样的毛巾洗脸,毛巾上也不会留下大大小小的黑印、黑圈。脸洁净了,毛巾也洁净了。

  拂尘

  老兰州有句顺口溜:“晴天扬灰(沥青)路,雨天水泥地。”无论穿多么高级的皮鞋出门,回来看不出颜色。那时,男人们穿卷角裤,外出回来不夸张地说,准能倒出半两土。

  刮风,不要说七八级,就是二三级也会灰沙扑面。男人戴帽子、风镜,女人们用纱巾包住头脸,马路上的人像一个个“葫芦”在行走。正常情况下,房间里几个钟头不擦,家具上就能写出字来,难怪同学奶奶没事总在八仙桌和炉盘上擦来蹭去,久而久之光可照人。兰州人的家里都有这样一种用具:布条、棉毛等扎上个小木柄,也就是袖珍版的“拖把”,专门用来掸身上的尘土。他们叫“蝇甩儿”,也可叫它“拂尘”(因为很像道士抱在胸前的拂尘)。从字里字面解释,它形象;从名词、动词研究,它完整。

  每个外出回家的人,必须拿拂尘站在门口浑身上下拍打一遍,方可进门。进进出出,周而复始,天天这样。那时,不论到哪个同学家里玩,他们的母亲都会堵在门口,用拂尘把每个人上上下下拍打一遍,再放行。遇到哪次大人不在,没被“排队抽打”,还真有那么一点缺憾。我家没有拂尘,后来父亲买了个用马尾做的,没有同学家布条做的感觉,只成了我们“装神弄鬼”的玩具。谁也没注意拂尘是何时从兰州人的字典里淡出的。天然气取暖的楼房取代了烧煤炉的四合院,低矮的土墙砖房和冒黑油的破烟囱不见了,灰霾没有了,“拂尘”也就消失了,极少老户人家挂在墙上也就是个年代的见证吧。

  多年以前,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从未离开过兰州的女人,随老公去了东北大庆。北大荒的蓝天、白云、红日令她时常产生幻觉。其实兰州也有晴天,但不是瓦蓝瓦蓝的;也有云彩,但不是洁白一朵一朵的;也有骄阳,但不是通红通红的。而今兰州的冬天,天比从前清澈,云比从前洁白,骄阳也有红艳艳的脸。站在高处,清晰可见数公里外对面山上的广告牌。

  兰州的地貌“两山夹一河”,细小狭长。没有京沪的大气繁华,不及川杭的苍翠灵秀,她有的是黄河古道的柔肠和丝绸之路的神韵。住久了,你就会感到,这座有着百年老水车陪伴的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冬季洁净温暖,夏日凉爽宜人,你来了,你也会爱上她。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张文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