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山: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来,武山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要求,以“三线四片两带百村”(三线即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武漳公路沿线、洛礼公路沿线;四片即榜沙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山丹河流域、漳河流域示范片;两带即水帘洞景区示范带、温泉度假区示范带;百村即100个示范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示范引领、公共服务、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全力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抓规划,着力推进村庄规范化建设。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原则,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按照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节点,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完成了全县15个乡镇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和“三线四片两带”100个示范中心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规划内容,切实发挥了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同时不断完善产业规划,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户的要求,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修编完成了全县344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规划格局。
二是抓产业,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加快蔬菜首位产业发展。以“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为重点,采取路渠配套、填空补齐、旧棚改造的方法,以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快推进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四大流域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改造提升了城关清池、洛门郭庄、马力北顺、高楼八院、鸳鸯丁门、山丹周庄和车岸等一大批设施蔬菜基地,辐射带动了100个示范中心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6.5万亩,产值突破20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二是加快培育果品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林果富民工程,以旧园改造、规模种植为重点,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经营机制,在城关镇北山、洛门镇金川、马力镇麦卜梁、温泉乡西梁、山丹乡北山、桦林乡南沟等区域,新发展标准化优质苹果、核桃、杏李等果品基地1万亩,改造旧园5000亩,建成了洛门牟坪苹果矮化密植千亩示范园,发展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0亩。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扶持发展瘦肉猪、放养鸡、舍饲牛、生态羊、冷水鱼等五大特色养殖,建成了通济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场,存栏肉牛2000多头。新建规模养殖场1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62户,畜牧业产值达到7亿多元。四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南部当归和黄芪、北部党参育苗、中西部金银花和甘草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新发展中药材1万多亩。五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了水帘洞景区、木梯寺石窟、卧牛山森林公园、老君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了祈福文化游、石窟艺术游、汤浴康体游、绿色生态游、休闲度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了洛门改口等7个旅游专业村,新发展农家乐30家。
三是抓基础,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项目,新建通村水泥路40条86公里,全县90%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处,完成了30村的饮水安全工程。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了36村村内道路50公里,新建产业路40多公里、堤防35公里。大力开展交通道路和水利建设大会战,建成了洛礼二级公路, 310国道升级改造、武漳公路、贺岷公路、洛门至蓼阳公路改造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二是加快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武山大道西段景观工程和西关渭河大桥,完成了红峪沟、庙峪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了洛门、马力、鸳鸯、滩歌、四门山丹等8个建制镇市政设施建设及高楼、榆盘等7乡政府驻地村改造。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参与群众1.5万人次,动用挖掘机、推土机、铲车、垃圾运输车等机械180台次,累计清理垃圾1600立方米,清理违章建筑120多处,整治清理沟渠89条,建成垃圾填埋点25个。精心打造“三线四片两带百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带,采取“拆、粉、整、绿、建”的办法,在10个省、市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50个整洁村以及34个贫困村村庄面貌改善中,共拆除危旧房120间,改造旧墙18000多米,刷新粉刷墙体6万多平方米,新建垃圾池60个,设置垃圾箱420个,安装路灯460盏,栽植绿化树5万多株。依托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统一规划建设城关镇坡儿等11个新村960户新农宅。
四是抓示范,着力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省市确定我县山丹镇周庄村、车川村2个村为省级示范村,马力镇柴庄、苗丰,鸳鸯镇丁门村3个村为市级示范村,15个乡镇的35个村为市级整洁村。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与乡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结合各村的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和群众愿望,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全县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安排意见》、《全县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实施方案》、《全县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洁村整治实施方案》及2个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全县精准扶贫和农村环境整治,研究制定了《全县精准扶贫村庄巷道硬化及面貌改善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五美”的要求,山丹镇周庄村建成了以韭菜基地为支撑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山丹镇车川村建成了以玉器加工为带动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成了马力镇柴庄、苗丰,鸳鸯镇丁门村等一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市级示范村、整洁村,为全县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三线四片两带百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长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服务,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了83所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校舍5.1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3255平方米、农村学校食堂33个,消除学校D级危房7066平方米,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5所,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落实各类补助和助学贷款1.23亿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洛门等4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村卫生室30个。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武山旋鼓获全国锣鼓大赛优秀奖,我县在巩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旋鼓舞之乡”。完成了五朝梁广播电视台灾后恢复重建、农村气象广播“村村响”二期工程,建成了马力、滩歌2个乡镇文化站,创建省级优秀乡村舞台15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新建村级文化娱乐健身广场40个。
六是抓培训,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坚持把加快新型农民培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制定出台了《武山县新农村新农民培训计划》,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建立了县乡村联动的科技培训体系,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在三线四片两带的100个示范中心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围绕劳务技能提升,开展各类培训140期,培训劳动力1.4万人次,在县政府网站开通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网页,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常态化。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赴陕西、山东等外地考察学习,使广大乡村干部在对比交流中看到了差距,启发了思路,推动了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8200户;成立了武山县农民民俗文化协会,发展民间业余文艺演出队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