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投稿

【见证“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甘肃水利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2016-01-18 08:55:57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甘肃两会|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2016甘肃两会|政协甘肃省十一届四次会议【专题】

  原标题:【见证“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从“水瓶颈”迈向“水支撑”——甘肃水利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记者 宋振峰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依托、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但是,甘肃作为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管理的水平不高,水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

  如何突破“水瓶颈”,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水支撑”?2013年以来,我省以涉险滩、渡深水的勇气锐气,求真务实、励精图治,锐意创新、攻坚克难,走建设发展与改革推进“双轮驱动”的水利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

  变水利项目靠国家投入为主的“一条腿”走路模式为政府与市场“双手”发力,将群众企盼多年、政府想干而未干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变为现实;

  创新水利工程投融资模式,引洮二期工程,成为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PPP试点项目;

  运营甘肃历史上从未有的城乡水务一体化项目,在相关市县形成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一条龙”格局;

  水利部将我省列为全国加快水利改革试点、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和全国水权改革试点;

  ……

  全新的水利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以投融资改革添活力、以水权改革奠基础、以水价改革增动力、以水管改革促激力和“项目搭台、改革唱戏”的水利改革新格局。

  以投融资改革为先导,打开改革突破口

  一直以来,我省囿于有限的财力,水利项目一直依赖国家投入。资金短缺、投入单一,严重制约着甘肃水利的发展。

  水利想发展,钱从哪儿来?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省水利厅将破解水利投融资难题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核心之要。

  2014年3月,全新的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甘肃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组建运行。借此,甘肃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启了破冰之旅。

  省水投公司成立后,顺应国家推进建管合一的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迅即承担了引洮供水二期和天水城区供水项目法人,快节奏、高效率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使工程及早开工建设,创造了我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前期推进阶段的多个第一。

  省水投公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进一步理顺我省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逐步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市场机制吸引资金投资水利建设。他们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商业银行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企银互助机制,实现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以满足各项业务的拓展。截至目前,不到一年半时间,省水投公司累计取得省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信贷授信1135亿元,项目贷款已累计落实55.8亿元。

  省水投公司的创新,也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不同,总投资110亿元的引洮二期工程将向社会资本开放,公司将通过探索PPP机制,扩大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领域,推进工程建设。

  变水利单纯服务农业、农村为服务统筹城乡,省水投公司还加强与市县政府合作,以城乡水务一体化经营为重点,整合、盘活相关市县水利供水存量资产,进一步放大融通社会资金。这不仅加强了自身“造血”功能,而且有效解决了地方水利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提速地方水利项目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举,实现了当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调配、统一供给,形成了从“水源头”至“水龙头”全过程统一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省水投公司已与天水市、兰州新区和山丹县等15个市县区开展了水务一体化合作经营。

  短短一年多时间,省水投公司已成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和助推器。他们创新性的工作,对整体上推进水利各领域改革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水权改革

  2011年12月,水利部确定我省为全国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省份。

  我省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控制指标,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了市县,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控制指标体系和以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与考核制度体系,为水权改革划定了总量红线。

  但是,一方面,由于我省水资源短缺,工程蓄水及调蓄能力不足,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千方百计增加水资源供给量,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当前,我省用水总量已接近红线指标,新上项目用水指标增量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用水占全省总水量比重高、节水潜力大。

  “要统筹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给保障能力,核心的关键就是深入推进水权改革,倒逼用水机制调整。”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君说。

  2014年8月,水利部将我省列为全国水权改革的试点省份,确定在疏勒河流域的玉门市和瓜州县开展水资源确权登记和水权交易试点。

  现在,我省在疏勒河流域开展了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确权工作,对三个灌区不同作物、不同灌季进行“百亩实测”。通过这样的测量,拟将农业用水水权确权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场等用水大户,为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生态均衡发展。

  为配套推进水权改革,我省同步在疏勒河灌区开展了农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改革工作。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联合下发了指导意见,将以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为基础,实行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将水资源的使用权确权到工业、农业等具体取用水户,加快培育和建立水市场,促进水权交易流转,为新建项目打开用水指标通道。在农业用水确权上,按照水利工程的实际供水量、作物种植结构、灌溉轮次定额、法定土地面积等,将水的使用权逐步确权到户。

  过去是用水不受限制,浇水就是大锅饭,现在是以水权定水资源、定用水量,全新的水权改革,滋润了希望的田野。

  以倒逼机制和利益引导为手段,推进水价改革

  2012年,我省农业灌溉平均水价每立方米0.125元,仅为成本水价的53%;农村供水平均水价每立方米2.5元,占平均成本的一半,水价和成本明显倒挂。低水价一方面使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不利于用水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对水管单位的自身发展和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谁节水,谁受益。我省将水权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深入推进全国加快水利改革试点确定的水价改革工作,以及凉州、民勤、民乐、高台、白银5县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放大水生产要素的价值意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全省以推行终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差别水价为重点,以完善终端计量设施,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等为手段,全面推行农业水价改革。目前,全省农业水价提高到了每立方米0.147元,达到平均供水成本每立方米0.253元的58%,水费收入达9.4亿元。特别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凉州区等5县区的水价,在原水价基础上平均提高了50%,达到成本水价。其中高台、民乐提高了1倍。

  在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中,我省还注重利益激励,帮助农民树立节水增收双重目标,引导群众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耗水大、效益低的种植方式和农作物,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收入多了,浇水少了,农民群众缴的水费自然就少了。在这一“增”一“减”中,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目标,推进水利管理改革

  工程建得好,还要管得好。但是,由于不少地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管理主体缺位,致使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处于“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

  打通农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我省以建立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在市县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现在,全省共组建基层水利站1048个,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站94个,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站80个,县级抗旱防汛服务队87个,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592个,建管站、质安站、抗旱服务队覆盖到县,基层水利站覆盖到乡。同时,全省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人员经费4.7亿元,极大地缓解了水管单位运行困难的问题。全新的水利服务网络,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承接建后管护任务、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在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公益属性的同时,我省深刻地认识到,要建立长效机制,还得用市场机制解决经费、人员、管理等问题,减轻发展包袱,真正使水管单位走上良性运行的发展道路。为此,我省积极稳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18.8万个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了产权,占到总数的98%。

  2013年9月,水利部确定我省武都、白银、凉州3区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目前这3个地方已基本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清产核资、确权颁证等工作,为建立建管一体化、市场化的建管体制,激活工程运营机制,盘活小型水利设施资产,以资产为抵押开展直接融资创造了条件。为扩大改革成效,去年,我省将陇南市列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以闯出一条路子来。

  推动甘肃水利后发赶超,还必须打破水管单位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事业单位观念。近两年来,我省积极稳妥推进水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减轻了水管单位的包袱,使其轻装上阵,以现代化、市场化理念开展管理经营,进一步激活水利建设市场。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融合推进各项改革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水利改革来说,各项改革是一个难以割裂的统一整体,融合推进水利各项改革,充分释放水利发展空间,是水利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我省在推进水利改革中,既突出每项改革的主题,又注重各项改革的统筹性、协调性和联动性,综合施策打好改革组合拳。

  在加快水利改革试点中,我省同步融合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价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3方面内容;在凉州、民勤、民乐、高台、白银5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把水价机制与水权分配、产权改革、协会发展、奖补机制、工程配套相结合;在武都、白银、凉州3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围绕建管一体化综合推进水权、水价、产权等改革;在疏勒河流域水权改革试点中,以水权分配、水权交易为核心,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在具体工作中,省水利厅则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融合推进各项改革。譬如,在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中,将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与水权、水价、节水量、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布局、农田节水措施、农村合作组织及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行项目申请制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作为项目的初始申报者,全程参与项目的申报、设计、实施、验收和运行管护。在凉州、民勤、民乐、高台、白银5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推进水权改革,2015年上半年开展水权转让20起,交易水量668万立方米。在投融资改革工作中,及时公布水利项目名录以及水费预期收益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目前,已先后向社会公布了两批35个PPP水利试点项目。同时,在全省18个县区24个点,围绕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制度改革、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10个主题开展示范创建,融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

  从单项突破到综合配套,甘肃水利改革正在全方位纵深推进。甘肃水利事业,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