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情
投稿

甘肃“十二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回望

2016-01-14 08:30: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甘肃两会|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原标题: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甘肃“十二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回望

  “十二五”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破解交通、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十二五”是我省全面推进交通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出行的新要求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路难行、车难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村道早日硬化,小康早日可望”,我省把农村公路放在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的首位加以推进,努力实现“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建农民群众愿意修的路,使农村公路建设真正服务于‘三农’”。5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落实责任、奋力攻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呈现出良好、快速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41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万公里,全省82%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其中,兰州、嘉峪关、金昌3个市和44个县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县道1.6万公里,乡道1.2万公里,村道9.1万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1.78万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在不断加速,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也在同步加强。我省坚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养护新模式,使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路况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显,为全省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先导作用。

  安居是乐业的前提。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已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农村危房改造还被纳入“双联”行动“五件实事”之一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战略任务之一全力推进。我省以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农村特困群众为重点,以农村危房精准摸底建档、公开公正认定补助对象、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为手段,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5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3.83亿元,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2.8万户。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优先解决革命老区,兼顾民族地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计划的2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实现农村住房砖混砖木结构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实现所有农户住无危房,全面解决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干旱缺水、饮水安全无法保证是我省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十二五”时期,我省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引洮一期工程建设。引洮一期通水后,从根本上解决了400多万人饮水的水源、水质问题。2015年,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的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年引水量将达3.13亿立方米。

  饮水安全责任重如山。省政府已连续9年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持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小水电代燃料等项目,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持续扶持水库移民,提高移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5年来累计解决了991万农村人口和18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较规划目标50万亩增加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现了410万亩的规划目标。

  仅2015年,我省顺利解决了180.56万农村人口和26.08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万亩,新修梯田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十二五”以来,我省投资100多亿元用于农配网建设,着力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三相动力用电等突出问题。同时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动力电改造,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省农村动力电覆盖率接近90%,为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