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天水文化产业路驶入更多“私家车”

2016-01-05 14:24:12 来源:中国甘肃网-天天天水网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天水文化产业路驶入更多“私家车”

  记者 邵兰霞

  办网站、拍电影……这些曾经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事情,如今在一些天水人手中成了“小生意”。在不断提速的天水文化产业快车道上,“私家车”日渐增多。

  历史悠久且做工精湛、远近闻名的甘谷麻鞋,随着长途跋涉、走南闯北的甘谷商人走出甘谷。上世纪九十年代,甘谷麻鞋由家庭手工作坊转向工业化生产开始市场化运作。2005年,一家专门制作麻鞋的现代企业“大漠行”麻编鞋业在甘谷县成立。“大漠行”吸收中西方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将纯手工工艺与机械化、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国内专门从事麻编工艺制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出口型企业,把麻编这个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小麻鞋”真正成了“大产业”,麻制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甘谷“大漠行”鞋业由手工作坊转变为现代企业,这仅仅是我市民营力量给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目前,以汉唐陶艺、飞天雕漆、“大漠行”麻鞋、鸳鸯玉器为代表的一批传统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市民营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起到龙头带动、文化引领的作用。

  这些民营文化产业以独特的文化产品为依托,迅速拓展传统文化领域,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传统民营文化产业的历史责任也由维持生计逐步演变为肩负文化传承与助推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传统民营文化产业在发展壮大后,逐步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骨干,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去年以来,先后成立了15家文化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参与全市文化经济产业开发建设,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据统计,我市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8家,有6家和9家企业先后进入全省民营企业30强和100家骨干文化企业。

  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关中—天水经济区”、“一带一路”的提出,使文化企业立足科技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与教育、科技、休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更为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省、市两级政府用于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贴息扶持及政策引导,培植了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推动了文化业态的不断创新。

  传统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私人老板也纷纷“华丽转身”,投入现代传媒、文娱演绎、动漫游戏等一批新兴文化产业。他们依托网络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外,通过淘宝商城等渠道,推广和销售本地旅游产品及各类农副产品,大力发展经济,传播伏羲文化。

  以天之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企业,致力于我市民间民俗的挖掘,让群众享受文化愉悦的同时,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非遗电影音乐剧《秦州小曲》、文化专题片《秦韵流千古》受到观众好评。而秦州区的民间泥塑艺人何彦云带着他的团队,更是将泥人塑进了大上海。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天天天水网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