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内江黄灵:与孤独为伴 守护千年石刻

2025-07-18 16: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内江市有三龛千手观音,一龛在圣水寺,一龛在资圣寺,而最完整的一龛则在东林寺。东林寺石刻始凿于唐乾宁元年,因正对沱江,濒临码头,自古香火兴盛,其时烛光与渔火相辉映,曾为内江八景之一,享有“东林晚眺”的美誉。虽遭遇过大火、战争的破坏,但经历多次的修葺,其保存相对完整,颇具规模,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日,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内江线小分队,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往东林寺采访。

东林寺正门 张月婧如/摄

  “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石刻的守护人黄灵看着小分队一行,有惊讶,但更多的是高兴。

  从门口下坡行至主造像前,一路上都是泥土路和偶尔出现的石砖。寺庙中游客并不多,黄灵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他带着小分队一行穿行于石刻之间,细致地讲述起来,从历史到外观、从现状到未来,如数家珍。

  “从不同角度和距离,你所感受到的造像气韵是不一样的。”

  “赏这造像便如品茶,你只有真正尝过了,才能知道它的滋味,也才能够真正体会它的甘甜中所夹杂着的苦涩。”黄灵说。

  黄灵39岁那年,突然萌生一个想法,成为圣水寺的义工。53岁时,黄灵从原单位退休,在他人的推荐下,成为这片石刻的守护人。“一种特别的缘分吧,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内心在驱使自己做想做的事情。”黄灵谈及自己与这项工作的结缘。

黄灵接受采访 陈奕蓉/摄

  当清晨的第一束光照射在门内侧立像的面庞上,黄灵的日常工作便开始了——查看院内的每一处石窟,每一尊石刻,发现有漏水、裂缝则立即上报。

  目前石刻保护所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温度变化和漏水,受到条件限制,目前主要在石刻外围围上由钢筋做成的巨大脚手架,作为物理防范。“以旧复旧是保护文物遗产的最好方式,单纯的人工修复就是破坏,但这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相关单位正在寻找最好的保护方法。”黄灵说,“检查的时候看到水淋了,很心疼,但我所能做的也只是赶紧上报。”。

被脚手架围住的主造像 张月婧如/摄

  黄灵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保护和传承石刻做一份贡献。

  刚来到东林寺时,他对于石刻的历史与雕刻技艺并不了解,为了能够更好地向游客讲述石刻,他积极向前来考察调研的专家学者询问学习,积极交流,平时用心学习相关资料。如今,黄灵已经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讲解流程。

  这并非在黄灵的职责范围之内,“一种信仰吧。”黄灵端起手中的茶盏笑着解释。“虽然一个人确实很孤独,条件也很艰苦,但平时喝喝茶、种种花,内心的平静、精神的富裕让我感到十分愉悦。”

  一千多年间,石窟经历了大火、轰炸、大水以及人为的破坏,但却依然挺立至今,其中少不了内江人对古迹的的积极保护,其中一个石窟外侧所堆放的砖块便是70年代为了抵御人为破坏而留下的。

  保护石刻,更多的是为保存和发扬其本身所承载的价值。前来东林寺的专家学者、研学团队不计其数,“他们震撼于石刻的细腻生动、流畅飘逸,常常一看就是七八个小时,这就是对石刻价值的肯定。”

  目前,市中区已经实现所有石刻监控全覆盖和线上监控共享、动态监管并积极申报四川省第二批石窟寺文化公园试点项目,推进东林寺周边环境整治,努力降低因环境湿度变化和降水所导致的侵蚀破坏。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月婧如、陈奕蓉;指导老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