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兰亮:跨越山海,在家乡田野间续写药材的坚守与新生

2025-07-19 10: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晨光熹微时,陇西县首阳镇的中药田里就已穿插着农户们忙碌的身影,雾气里流动着泥土和药材的香气。

  三十岁出头的兰亮就站在黄芪株后,目光紧锁在根茎叶间。如同二十年前跟随父亲那般,不同的是,如今父亲的身影已化作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三年前,他还在深圳福田的写字楼里,对着投影屏幕侃侃而谈。

  如今,他的办公场所换成陇原田垄,日程表上排满了播种、采收、加工的时节,身后是首阳镇105户药农的生计。

  深圳的霓虹到陇西的晨露 

  兰亮的父亲生前在老家陇西精心经营着创办多年的陇西县朝阳中药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当地最早的一批合作社,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示范社了。

陇西县朝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张珂茵/摄

  从前每个假期,父亲总会拉着他穿梭在田埂上。他对中药材的了解与认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虽然从父亲这里学到了很多有关中药材种植的知识,但兰亮始终想离开这片土地,看看大山外的天空。

  “父亲在世时总想让我接班,可我想在深圳闯片天地。”兰亮说。于是他跻身投资行业,成为了一名项目经理,日常穿梭于摩天大楼之间,“主要对接一些大企业的融资项目,并代表公司去一些平台选择优质企业进行调研”。这份工作让他熟悉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的经验。

  后来,怀揣着更大的抱负,他与几位朋友“一起合伙做企业商务服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尝试。彼时的他,一腔热忱,心中燃烧着对未来做出自己的事业的渴望。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22年,父亲骤然离世,作为长子,他深知父亲生前的愿望,就是让他接手家中业务。

  这份他在外闯荡的阻力,如今却化为沉甸甸的嘱托。兰亮说:“我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只能顶上去。”

  无论内心多么挣扎,兰亮知道,收拾行囊回到这片黄土地,是他继承父亲遗志,对依附合作社的父老乡亲负责的唯一出路。

  药材堆里学门道

  初接合作社时,这个金融精英在堆积如山的药材前手足无措。即使少年时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眼前的困难也远超他的想象。

  “每天四点赶早市,外地客商讨价还价,我就假装整理货物在旁边学。”他笑着比划偷师的场景。

兰亮为讲述自己的经历 张珂茵/摄

  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只是皮毛,面对社员对种植技术的疑问,兰亮只能蹲在地头,一字一句地请教老药农。

  通过不断学习,兰亮现在也成为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能够指导农户种植。

  兰亮的勤奋却在寒冬遭遇了一场巨大的考验——价值90吨的药材因储存不当生虫报废,相当于损失了合作社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一。

  “包装袋抖着抖着就掉出虫子”,兰亮回忆道。这场学费昂贵的课让他不得不连夜研究磷化铝防虫技术。

  合作社的仓储库紧挨着高速口,一千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药材袋码放整齐。自从2022年底生虫危机发生后,兰亮特别注重药材的前期处理、储存环境和定期检查的管理,再也没有出现过虫蛀的痕迹。

  105户药农的当家人

  如今的合作社,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运转。

  自有基地的1500亩土地上,黄芪叶在风中连成绿浪;同安县的300亩甘草地里,农户们正按统一标准除草;加工车间里,切片机嗡嗡作响,当归被切成均匀的薄片,每一片都带着日光的温度。

  “从供种到采收,我们统一步调。药材收上来要过三道筛,药厂的标准,就是咱的底线。”兰亮介绍道。他创新推行的“四统一”模式——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社员年均增收5000元。

合作社黄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生活的挑战从不缺席,合作社也曾遭遇了农户的信任危机。据兰亮介绍,有的农户对新模式产生质疑,实在谈不拢的就只能好聚好散。

  此外,今年下游中成药销售承压,药厂的账期拖到两三个月,资金链像被拉到极致的弦。“旺季收药材要垫资,有时候得找朋友周转。”兰亮说道,看着“国家级示范社”的奖牌,105户人家等着分红,他的担子不能卸。

  在他看来,自己选的路,再难都要走下去。

  抖音里开辟新战场

  抖音账号“陇西县朝阳中药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页上,最新一条视频的点赞量还在不断上涨。画面里,兰亮举着手机将画面聚焦市场上的党参交易,配的文字是“党参江湖”。

  点进账号首页,6千多粉丝,1.2万点赞,近400条视频都是中药材相关的。“以前觉得电商是年轻人的东西,现在这是中药材的新战场。”兰亮说。

  兰亮的家里,公司里,甚至车里都放着相机。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交易市场,他用镜头记录了中药材的种植生长,药农除草的手、黝黑的笑脸,以及市场的繁荣与忙碌。

  当被问及是否尝试直播带货时,他亮出手机里的运营计划:“粉丝突破两三万左右的时候,我再开始试水直播。”当前阶段,他更专注于用每日更新的短视频,积累目标用户,因为“中药材非快消品”,必须让消费者信任才行。

  夕阳西下,这个曾经的金融精英站在“陇西县朝阳中药材合作社”的标志下,身影与多年前在此创业的父亲重叠。

  手机上抖音主页里,他拍摄的视频不断获得新点赞,基地药田中,药材在阳光下肆无忌惮地生长。那倔强生长的绿意,正是兰亮与105户药农穿越产业寒冬挣出的希望。

  *本文系《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文化建设宣传》项目成果。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佳音、2024级研究生吴庆、徐香楠;指导老师周兆瑜、斗维红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指导老师文建强的工作单位为甘肃省中医药管理中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