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方寸照片 十年温情:内江张丽一元传递爱与暖

2025-07-18 17: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内江市市中区交通路黄桷井商城北门转角处,伴着蝉鸣,喇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洗手机照片一块钱一张,拍证件照、老照片修复,马上就好!”一张张照片从打印机里吐出,张丽和坐在身旁的顾客说说笑笑,她单手利落地撑开塑封膜,仔细放入相片,压合一遍还不够放心,又投入塑封器再走一道,一枚承载着记忆的相片就做成了。

  方寸间的记忆

  “存在手机里总会丢的,打出来就能一直保存了。”坐在塑料椅上的老顾客摩挲着手中新塑封的照片说。

  “那照片里小伙可帅了,最后我没收他妈妈钱。”张丽回忆着,“小伙十六岁就参军了,他妈妈来我这时眼睛都哭肿了,洗了自己孩子的遗照,三寸那么大。”

  八十岁的老大爷也是常客,照片中,年轻的他眉目之间显露英气,眼神有光,照片经过张丽的修复变得更加清晰而又自然。于闲聊中才得知老爷子是一名老兵,瞎掉的眼睛既是无法治愈的创伤,也是值得铭记的勋章。不同的悲喜人生,在顾客不经意的闲聊中如涓涓细流汇聚于此。

  翻看在店内留存待取的相片,红色底上印着比心的新郎和手中捧花的新娘对着镜头微笑,带着生日帽的女孩端着蛋糕拍下自己成年后的第一张照片,老人张开双手护着蹒跚学步的小孙女……

张丽正在打印照片 包涵宇/摄

  风雨创业路

  十年前手机步入生活,成为每一个人无法舍弃的工具,手机照相也成为了不少人的消遣,与之而来的便是打印相片业务的发展。

  当时本地大街小巷都有人排长队,她也图个新奇。“有个照片店老板看着我就跟我说你对这个有兴趣是吧,想加盟吗?”张丽留下了电话,却将此事抛在脑后。

  有一天,电话响起,店老板想以低于二分之一的价格转让设备。那晚张丽再三思考,最后斥资五百元盘下了打印机。

  “当时那老板都去打工了,我就和他打视频,好不容易才捣鼓好。”十年前的她每日推着设备到广场摆相片摊。“那时候生意可好,打印机一年就要换一台。”她拍了拍已陪伴她两年的打印机。后来生意兴盛,她搬到了如今的商城。“那时,排队的人从这里排到了那里。”她一只手拍着桌子,另一只手不断拉远,指向了远处拐角口的店铺。

  四年前那场席卷内江的暴雨,雨水漫过了膝盖。商场北门首当其冲,洪水破门而入,瞬间淹没了她的摊位。柜子里存放着的大量顾客照片被污水浸泡损毁。第二天积水还未退完,她便强忍心疼,对照着手机里的备份,一张张核对,挨个联系顾客:“照片泡坏了,我给您重新打一份。”张丽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顾客的认可。

张丽在塑封照片 包涵宇/摄

  不变的一元,改变的技术

  “来的都是老顾客,你跟他说多个五角钱,总归不好的。”面对十年未涨的一元定价和上涨的成本,张丽的选择简单而执着。

  她习惯眯着眼,仔细端详顾客提供的手机照片。“你这张拍得有点歪,我帮你调正,再加个框好看些。”说话间,她熟练地点开修图软件,指尖在屏幕上轻快滑动,几个动作便解决了问题。技术进步悄然改变着她的工作方式。

  过去修复一张模糊泛黄的老照片,需要对着电脑屏幕,以像素为单位修改,耗时耗力。如今她自学了AI修图技术,大部分基础修复工作由智能软件完成,她则专注于精修那些AI处理得不够自然、丢失了“人味儿”的细节。她展示了一张修复前后的对比照,原图中,人物的面部模糊一片,连眼睛的轮廓都不清晰,修复后,五官清晰,甚至能看到眼中的点点光亮。

  十年光阴流转,打印成本上涨,唯有“一元一张”的价格没有改变。

  “洗手机照片一块钱一张,拍证件照、老照片修复,马上就好!”喇叭的声音总是每天在黄桷井商城出现。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宋雪菲、2023级本科生包涵宇;指导老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