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拥抱现代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15 21: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黄土高原与河谷盆地的过渡地带,兰州新区正以“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的清晰定位,书写着一场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到如今的沃野良田,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集群,从乡村闭塞到城乡交融,这里的每一步跨越,都源于新区对自身禀赋的精准把握和对现代农业规律的深刻遵循。

  规划引领:绘就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兰州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始于高瞻远瞩的规划布局。兰州新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颉鹏介绍,“我们立足‘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的国家定位,先后出台《兰州新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建设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构建起‘一高五新’(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这些规划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新区的实际情况:耕地总量有限,便聚焦“亩均效益”,发展设施农业;海拔高、生产周期短,便主攻鲜切花、食用菌等高效作物;地处都市圈,便打造“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都市型农业。在此基础上,“临港中川”“商贸秦川”“休闲西岔”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应运而生,成为规划落地的生动载体。

  颉鹏介绍,“以‘临港中川’为例”,“随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改扩建,中川镇承担着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服务配套的基础功能,加上休闲度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如今空港优势被转化为发展动能,购物娱乐、特色民宿等服务业态兴起,切实让‘过境客流’变成‘消费留客’。”

  要素整合: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发展现代农业,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整合是关键。颉鹏提出,“兰州新区创新推出的‘三统一’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代建、统一运营维护),通过国有‘土储银行’将碎片化的农田整合为‘微喷雾喷+智能控制’的高效节水生态灌区,使得规模化种植占比达90%以上。”在秦王川盆地,1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里,向日葵、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作物按照规划有序分布,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资金难题的破解同样体现出新区智慧。“新区探索‘国有(龙头)企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集体资金入股国有企业,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既保障了资金安全,又让农户快速受益。”颉鹏说。如今,兰州新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显著,“强村”与“富民”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赋能更让农业焕发新生。与中国农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的4个农业科研平台,让“发菜工程化生产”等80余项专利技术落地田间。在智能温室大棚里,温度、湿度由电脑精准调控;在养殖园区,自动化投料、数字化挤奶系统替代传统劳作;无人机植保、智慧灌溉等科学技术的普及,让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全链条生态

  走进兰州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温室中,鲜切花含苞待放;车间,食用菌有序生产为即食产品;线上,农产品畅销全国。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展,正是新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核心路径。

  在产业布局上,“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颉鹏表示,兰州新区着力构建起了特色花卉、优质牧草、高原夏菜、中药材、畜产品、食用菌等产业集群,“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亿枝鲜切花、百万头生猪、三万头奶牛、万吨有机果蔬的设施产业规模。”

  生态循环则是产业融合的另一亮点。在养殖厂内,粪污经处理变成有机肥还田;在田间地头,农作物秸秆加工为动物饲料……这些模式,让农业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价值,同时也体现出新区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产业融合,追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城乡协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指向的是城乡关系的重塑。兰州新区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让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而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

  在“休闲西岔”示范带,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庭院经济等全域文旅新业态逐步形成,民族风情、现代农业、研学体验的“都市型”休闲农业区共融发展。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让城乡界限逐渐模糊。颉鹏表示:“我们坚持构建覆盖所有村庄的‘15分钟服务圈’,让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如今,农饮水价降至1.75元/立方米;“村村万树”行动让乡村绿树成荫,“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城市的便利与乡村的宁静相得益彰,“城乡协同样板区”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从规划到实践,从要素整合到产业融合,兰州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既是对“千万工程”经验的本土化实践,也是对“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定位的生动诠释。在这里,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而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乡村不再是“落后标签”,而是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这场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农业变革,正为乡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方案”。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诗妍、高艺菲;指导老师秦冬雪、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